
(1).謂甘于困苦,不易操守。語出《楚辭·東方朔〈七谏·怨世〉》:“桂蠹不知所淹留兮,蓼蟲不知徙乎葵菜。” 王逸 注:“言蓼蟲處辛烈,食苦惡,不能知徙於葵菜,食甘美,終以困苦而癯瘦也。以喻己修潔白,不能變志易行以求祿位,亦将終身貧賤而困窮也。” 唐 陸龜蒙 《江南秋懷寄華陽山人》詩:“諒難求标标,聊欲取錚錚。幾嘆蟲甘蓼,還思鹿美蘋。”
(2).猶甘苦。《新唐書·李景略傳》:“ 景略 至,節用約己,與士同甘蓼。”
“甘蓼”是一個源自古代文獻的詞語,具有以下多層含義和用法:
本義與植物特性
甘蓼原指一種生長在河岸濕地、味道苦澀的植物(蓼草),因其生長環境惡劣且味道辛烈,常被用來象征困苦的處境。
核心比喻義
成語“甘蓼”比喻人甘願承受困境,堅守節操,即使面臨艱難也不改變志向或行為。例如《楚辭·七谏·怨世》中提到的“蓼蟲”因長期食用苦草,即使遇到甘美的葵菜也不願遷徙,以此暗喻人的堅守。
文獻來源
最早見于《楚辭·東方朔〈七谏·怨世〉》:“桂蠧不知所淹留兮,蓼蟲不知徙乎葵菜。”王逸注解指出,蓼蟲的習性象征不願為追求富貴而改變自身高潔的品格。
曆史用例擴展
唐代陸龜蒙《江南秋懷寄華陽山人》中“幾歎蟲甘蓼”延續了原典的比喻;《新唐書·李景略傳》則擴展為“與士同甘蓼”,強調與下屬共患難的精神。
形容個人品德
用于贊美在逆境中保持節操、不隨波逐流的行為,如:“他甘蓼自守,雖貧賤不改其志。”
描述群體精神
可引申為團隊或群體在艱苦環境中共同奮鬥,例如:“将士們與主帥同甘蓼,終克難關。”
甘蓼(gān liǎo)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它有着豐富的含義和用法。
甘(gān)的部首是瓜,總共有6個筆畫;蓼(liǎo)的部首是艸,總共有13個筆畫。
甘蓼的意思來源于植物的名字。甘蓼是指一種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常生長于濕地、河岸等處。這種植物有着濃重的香味,因此得名甘蓼。
甘蓼的繁體字為甘蓼。
在古時候,甘蓼的字形有所不同。甘的古字形為「甘土」,而蓼的古字形為「蒞」。這些古字形反映了漢字的演變和發展過程。
1. 這片濕地裡有大片的甘蓼,在夏天開出一片片亮麗的花朵。
2. 甘蓼的莖葉可以用來制作草席和草編的材料。
以甘蓼為基礎可以組成一些相關詞彙,例如:
- 甘蓼盆景(gān liǎo pén jǐng):利用甘蓼的生長特點,将其栽培成盆景。
- 甘蓼茶(gān liǎo chá):以甘蓼為主要原料炮制而成的一種茶飲。
甘蓼的近義詞有:甜草、香蓼。
甘蓼的反義詞沒有明确的對立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