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黼座的意思、黼座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黼座的解釋

(1).帝座。天子座後設黼扆,故名。 元 袁桷 《次韻正旦會朝詩》:“香擁衮龍開黼座,風廻笙鶴舞鈞天。” 清 陳夢雷 《西洋貢獅子賦》:“皇帝禦極十有七載,凝龍圖於黼座,握鳳曆於璇宮。”《清史稿·禮志七》:“ 乾隆 五十年,設宴 乾清宮 ……年最高者,如百五歲司業銜 郭鐘嶽 等,得隨一品大臣同趨黼座,親與賜觴。”

(2).借指天子。 宋 林逋 《送範希文寺丞》詩:“黼座垂精正求治,何時條對召公車。” 宋 洪邁 《容齋三筆·吾家四六》:“黼座端臨,五帝神聖而其臣莫及。”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詩話下·王文恪公》:“﹝ 林文忠公 詩﹞風雷何日金縢發,葵藿難通黼座陳。”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黼座”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形容帝王之位或借指天子。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本義
    指帝王的座位(即“帝座”)。因古代天子座位後方設有裝飾黑白斧形花紋的屏風(黼扆),故稱“黼座”。例如清代陳夢雷《西洋貢獅子賦》中提到的“凝龍圖於黼座”,即指帝王之位。

  2. 借代義
    引申為對天子的代稱,常見于古代詩文。如宋代林逋《送範希文寺丞》中“黼座垂精正求治”,即以“黼座”指代皇帝。


二、詞源與結構解析


三、曆史用例


四、總結

“黼座”兼具實體(帝王座位)與象征(天子身份)兩層含義,常見于古籍與詩文,反映了古代禮制中對皇權的尊崇。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典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黼座 黼座是一個古代漢字,它代表了一種座位上覆蓋的華麗衣袍。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些關于黼座的詳細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黼座由三個部首組成,分别是“黑”、“阝”、“座”。它的總共有十五個筆畫。 來源: 黼座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中,它是由古代漢字“黹”和“座”組成的。黹指的是一種綴章繡衣的裝飾,座則表示座位。 繁體: 黼座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區别。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黼座的書寫形式與現代相比有一些變化。具體而言,它在結構和字形上可能會有所差異。 例句: 1. 他坐在黼座上,顯得十分威嚴。 組詞: 黼紋、黼衽、黼袍等。 近義詞: 華麗座、華美衣座等。 反義詞: 簡樸座、寒酸衣座等。 希望以上信息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