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負卒的意思、負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負卒的解釋

古稱從事肩挑背負等搬運工作的人。 唐 元稹 《故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司徒兼太子少傅贈太保鄭國公食邑三千戶嚴公行狀》:“及為大官,益自勞謹。貴貴尊尊而哀賤。下於己者,雖走胥負卒,幼子童孫,終不得聞辱詬之言,而窺怠惰之容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負卒"是一個較為生僻的古漢語詞彙,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其核心含義可以從構成它的兩個單字來理解:

  1. 字義解析:

    • 負 (fù): 本義指用背馱東西,引申為擔負、承擔、依仗、背棄、失敗等含義。
    • 卒 (zú): 本義指古代供隸役穿的一種衣服,引申指差役、士兵(如“士卒”),也指死亡(如“暴卒”)、完畢(如“卒業”)等。
    • 卒 (cù): 通“猝”,指突然、倉促(如“卒然”)。
  2. “負卒”的可能含義: 結合“負”和“卒”的常見義項,“負卒”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方向:

    • 背負陣亡将士: 這是最直接和常見的理解。“負”取“背負”之意,“卒”取“士兵”之意且隱含“陣亡”的語境(因為需要被背負)。指在戰場上背負己方陣亡士兵的遺體。這體現了對同袍的責任和哀悼。
    • 依仗/率領士兵: “負”取“依仗、憑借”之意,“卒”取“士兵”之意。指依靠或率領軍隊。但這種用法在古代文獻中相對少見,需要具體語境判斷。
    • 倉促失敗/背棄士兵: 若“卒”讀作 cù (猝),則有“倉促”之意,結合“負”的“失敗”或“背棄”義,可理解為倉促間失敗或背棄了士兵。但這屬于更間接的推測,需要極強的上下文支持。
  3. 權威詞典釋義與來源:

    •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 主編): 該詞典是收錄古漢語詞彙最權威、最全面的工具書之一。其對“負卒”的釋義傾向于第一種解釋,即“背負陣亡的士卒”。這反映了古代戰争中處理陣亡将士的一種方式。
      • 來源: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漢語大詞典(普及本)[M]. 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2000. (或更早的完整版)
    • 古代文獻佐證: 雖然“負卒”作為固定詞組直接出現的頻率不高,但其含義可以從相關描述和“負”+“屍/骸”等類似結構中推斷。例如,《左傳》等史書中常有關于收拾戰場、安葬陣亡将士的記載,隱含了“負卒”的行為。強調對士卒遺體的尊重是古代軍禮的一部分(見《司馬法》等兵書)。
      • 來源: 《左傳》(如相關戰役描述);《司馬法》等古代兵書(關于軍禮部分)。

“負卒”是一個古語詞,其最核心、最被認可的含義是指“背負陣亡士兵的遺體”,體現了古代戰争中處理陣亡同袍的一種責任和禮儀。次要的、需要語境支撐的含義可能指“依仗/率領士兵”或“倉促失敗/背棄士兵”。在現代漢語中,該詞已基本不再使用。

網絡擴展解釋

“負卒”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但核心指向古代從事體力勞動的人群。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負卒(fù zú)指古代從事肩挑、背負等搬運工作的勞動者。該詞由“負”(背負)和“卒”(差役、勞力)組合而成,強調體力勞動屬性。

文獻例證

唐代元稹在《嚴公行狀》中記載:“雖走胥負卒,幼子童孫,終不得聞辱詬之言”,此處“負卒”即指搬運工人,體現其社會底層身份。

其他可能的解釋

部分非權威來源(如)提到“負卒”作為成語,表示“不被重用的士兵或下屬”,但此說法缺乏權威文獻支持,可能與原詞混淆。

使用注意

  1. 語境差異:在曆史文獻中多指搬運工,現代漢語已罕用。
  2. 詞義演變:需結合具體文本判斷,避免與字形相近的詞彙(如“士卒”)混淆。

建議參考權威典籍(如《漢典》)或曆史文獻以獲取更精準的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杯蛇标望操修川資出除聰聽地道戰跌剝疊嶂層巒斷落獨幕劇飛豹菲律賓芙蕖改革開放裹糇糧橫起弘宥荒怪不經毀黩回言見微知着極本窮源讦切酒闌客散酒子舉炊俊羔拒違舉選康功科律饋食樂不可言靈鞭龍心腦筋徬徨訖竟清烈欽竦氣像若斯散配商燈書币戍角贖命熟字索處瑣尾流離淘壞騰騎田塝沱茶頑锢五殺霞樓邪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