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言忍辱負重。 清 曾國藩 《李忠武公神道碑銘》:“胸劈衆流,曾不出口。負重含污,浩如山藪。險趨人先,利居衆後。”亦作“ 負重吞污 ”。 嚴複 夏曾佑 《國聞報館附印說部緣起》:“仁人志士,椎心泣血,負重吞污,圖其所志。”
“負重含污”是一個漢語成語,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解析如下:
成語意為承擔重大責任的同時,包容不公或污穢之事,強調在壓力下仍保持堅韌與寬容的品質。
此成語結合了責任擔當與隱忍克己的雙重含義,常用于褒揚逆境中堅守信念的行為。如需更多例句或典故細節,可參考曾國藩著作或權威詞典來源。
負重含污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承擔某種重大錯誤或罪行的責任,表示對某種錯誤行為的後果負有極大的責任和影響。
拆分部首和筆畫:負(貝部,4畫)重(裡部,9畫)含(口部,7畫)污(水部,6畫)。
來源:《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藍田之所以為富民者,途有負重者通于荊吳。意欲為富民也,曰示人以負重含污。”其中“負重含污”一詞的來源與負重含污的涵義相同。
繁體:負重含汙。
古時候漢字寫法:負重含污這個詞在古代的漢字寫法與現代大緻相同,無明顯區别。
例句:他因為負重含污的行為而遭受到了懲罰。
組詞:負責、重任、含義、污染。
近義詞:承擔、負罪、負責任。
反義詞:無辜、潔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