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膚庸的意思、膚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膚庸的解釋

淺薄平庸。 清 梁章鉅 《退庵隨筆·官常二》:“乃文筆薾弱,識見膚庸,一登邸抄,萬目難掩。” 象升 《<振素庵詩集>序》:“是故由前之説,其失也為流易;由後之説,其説也為膚庸。” 郭紹虞 《中國文學批評史》六六:“假使卑弱膚庸,漫衍拘牽,則雖不背于道,而使天下後世厭絕其文,視如饘餲之食,魚肉之餒敗,也未免太可惜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膚庸”是由“膚淺”與“平庸”組合而成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學識、見解或作品等流于表面且缺乏深度與創新性。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該詞多用于批評思想或表達的粗淺庸常狀态,例如:“其論調膚庸,未觸本質”。

從構詞角度看,“膚”本義為人體表層組織,引申為淺薄、不深入;“庸”則指平凡、無突出特質,二者結合強化了“缺乏深刻性與獨特性”的貶義色彩。此詞常見于文學評論與學術讨論中,如清代學者章學誠在《文史通義》中曾用“膚庸之見”批判當時部分考據學者的局限思維。

現代語言使用中,“膚庸”多形容缺乏獨立思考或藝術價值的創作。例如《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将其例句标注為:“這類膚庸之作,難登大雅之堂”。需注意,該詞屬于書面語,日常口語中較少使用。

網絡擴展解釋

“膚庸”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fū yōng,其核心含義為淺薄平庸,主要用于形容學識、見解或文筆的淺顯與缺乏深度。以下是具體解析:


基本釋義


使用場景

  1. 文學批評:如評價文章“文筆薾弱,識見膚庸”(文風萎靡,見解淺薄)。
  2. 學術讨論:指研究或觀點缺乏深度,流于表面。
  3. 日常語境:可委婉批評他人思想或行為不夠深刻(需注意語氣)。

與其他詞彙的關聯


注意

部分網絡釋義(如“注重外表忽視内在”) 存在争議,建議以權威文獻或詞典解釋(如滬江詞典) 為準。若需更多例證,可參考清代至近代文獻中的用例。

别人正在浏覽...

珤靥迸烈并日而食駁面子餔麋拆號春鳸淬濿大理花打摞台大學士獨出一時杜義發刻膏土果餡餅橫拓後靠緩辔還需要胡雛假扮見膽驕尚交仗楬豆犒軍口碑口實媿避魁望靈光殿馬鲛魚毛發絲粟明淑拈輕掇重旁暢平政乾豆腐輕淳取說曲頭入奸殺雞兒抹脖子世叔爽神數九寒天索绹桃源客田井脫角土壤水忘翼玩笑惟謹五柞宮享福小簟骁衛硝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