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黼扆的意思、黼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黼扆的解釋

(1).古代帝王座後的屏風,上畫斧形花紋。《書·顧命》:“狄設黼扆綴衣。” 孔 傳:“扆,屏風,畫為斧文,置戶牖間。”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章表》:“敷表降闕,獻替黼扆。” 明 焦竑 《焦氏筆乘續集·黼扆》:“謹按禮書白與黑間為黼扆,則屏障畫黼文于其上,取分辨昭彰之義無疑矣。”

(2).借指帝王。 唐 顔真卿 《開府儀同三司行尚書右丞相上柱國贈太尉廣平文貞公宋公神道碑銘》:“登聞黼扆,驟列繡裳。” 宋 文瑩 《玉壺清話》卷一:“勞侵黼扆,士失耕農。” 明 劉基 《感興》詩之三:“神謀不是閭閻識,廟算誰聞黼扆思。”

(3).指帝座。 清 朱琦 《感事》詩:“至尊勞旰食,軍書叢黼扆。”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黼扆”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由“黼”和“扆”兩字組成,主要用于描述古代禮制中的特定器物或裝飾。以下是詳細解釋:


1.字義分解


2.組合含義

“黼扆”合稱,指帶有黼紋的屏風,通常陳設于帝王座後,兼具裝飾與禮制功能。它不僅是宮廷建築的組成部分,更是皇權的象征,常見于重大典禮或朝會場合。


3.文化象征


4.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該詞,多見于研究古代禮制、服飾或建築的曆史文獻中。若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周禮》《禮記》等典籍,或參考《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


若需具體文獻例證或延伸解讀,建議通過古籍數據庫檢索相關章節。

網絡擴展解釋二

黼扆(fǔ yī)是一個意思非常特殊的漢字,其拆分部首為黽(mǐn)和巂(xī),總共有22個筆畫。這個字源于古代經書中的一種紫色禮服,屬于古代官員的朝服之一。繁體字形态下,黼扆的寫法與簡體相同。據說,古代漢字書寫風格和現代不同,字形可能有所差異。 以下是一個關于黼扆的例句: 父親穿上一身黼扆,顯得莊嚴肅穆。 組詞方面,黼扆的變體形式較少,較難用于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也不多見,因為黼扆代表了特定的官員服飾,很難找到與之相似或相反意思的詞語。 希望這些簡短的解釋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