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衣食。《韓非子·五蠹》:“ 堯 之王天下也……糲粢之食,藜藿之羹,冬日麑裘,夏日葛衣,雖監門之服養,不虧於此矣。”
(2).順服飼養。 晉 張華 《鹪鹩賦》:“屈猛志以服養,塊幽縶於九重。” 南朝 宋 顔延之 《赭白馬賦》:“服養知仁,從老得卒。”
“服養”的漢語詞典釋義
“服養”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主要見于文言或學術語境。其核心含義為:
供給衣食等生活所需
指提供維持生存的基本物質條件,如食物、衣物等。語出《韓非子·五蠹》:“人民少而財有餘,故民不争……是以厚賞不行,重罰不用,而民自治。今人有五子不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孫,是以人民衆而貨財寡,事力勞而供養薄,故民争。雖倍賞累罰而不免于亂……故饑歲之春,幼弟不饷;穰歲之秋,疏客必食。非疏骨肉愛過客也,多少之實異也。是以古之易財,非仁也,財多也;今之争奪,非鄙也,財寡也。輕辭天子,非高也,勢薄也;重争士橐,非下也,權重也……夫古之讓天子者,是去監門之養而離臣虜之勞也,故傳天下而不足多也。今之縣令,一日身死,子孫累世絜駕,故人重之。是以人之于讓也,輕辭古之天子,難去今之縣令者,薄厚之實異也……是以人之于服養也,輕暖甘毳,不足于體。”此處“服養”指衣食供養。
引申為奉養、照料
強調對尊長或依賴者的物質供給與生活照料,如《管子·形勢解》:“主牧萬民,治天下,莅百官,主之服養也。”指君主需承擔養育百姓之責。
語素解析與用法特征
權威參考來源
“服養”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較少使用,其含義需結合古典文獻理解。根據搜索結果綜合分析,該詞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衣食
指日常的穿着與飲食,多見于先秦文獻。例如《韓非子·五蠹》中提到堯的樸素生活:“雖監門之服養,不虧于此矣”,意指即使守門人的衣食也不會比這更差。
順服飼養
多用于描述馴服動物,強調順從與被照料的關系。如晉代張華《鹪鹩賦》中“屈猛志以服養”,指猛獸被馴服後接受飼養。
建議在閱讀古籍時結合上下文具體分析其含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韓非子》《漢典》等權威文獻。
抱打不平八旗繃爬吊拷不作死就不會死宸傳懲羹逞妙籌商辭拒瘁赧當月擔饒電矚抵诃訂編杜門絶客鳳毛濟美寡見少聞故誤憨謬鶴貌猾稽滑移昏撓見不得降奪檢鈎絜矢鞫案眷望決辭軍市苛政稂莠不齊老厭物遼遠聾蟲霾霧彌漫慕嚬倪子排蹙蓬頭跣足七十二營銳氣三緘其口蛇杯樞府順天應人說長說短輸心服意讨酒錢讨練外王母罔怅梧丘之魂掀簸仙箓謏說孝子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