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俯項的意思、俯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俯項的解釋

低頭。《荀子·修身》:“行而俯項,非擊戾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俯項”為古代漢語中的複合詞,現多作分解釋義。《說文解字》記載“俯,低頭也”,《康熙字典》釋“項”為“頸後曰項”,二字組合可理解為低頭時頸部彎曲的動作形态。該詞在《淮南子·主術訓》中曾出現“俯項而揖”的記載,描述古代禮儀中的躬身動作。

從現代漢語使用角度看,“俯項”屬于生僻詞彙,主要保留在古籍文獻中。其構詞法符合漢字會意特征:“俯”強調頭部動作,“項”突出身體部位,二者結合形成動作與受動部位的整體意象,這種構詞方式在《詩經》《楚辭》等先秦文獻中常見。

需要注意該詞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未單獨收錄,建議使用者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若涉及學術研究,可參考中華書局《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325頁對“俯”的引申義闡釋,或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虛詞詞典》第178項關于頸部動作的關聯詞條。

網絡擴展解釋

“俯項”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釋:

一、基本含義

“俯項”意為低頭,指頸部向下彎曲的動作。該詞多用于描述身體姿态或表達謙卑态度,如《荀子·修身》中“行而俯項,非擊戾也”,強調行走時低頭并非出于攻擊性,而是自然姿态。

二、字義分解

  1. 俯:
    • 本義為“低頭”,與“仰”相對(如俯首、俯視)。
    • 在公文書信中作敬辭,表示對對方的尊敬(如俯允、俯察)。
  2. 項:
    • 指頸的後部,泛指脖子(如頸項、項縮)。
    • 引申為分類條目(如項目、事項)或款項(如存項、進項)。

三、出處與用法

該詞最早見于《荀子·修身》,原文通過“行而俯項”說明低頭動作的合理性。古漢語中多用于描述具體動作或禮儀姿态,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但可通過“俯首”“垂項”等近義詞理解其意。

四、現代應用

如今“俯項”主要用于古籍解讀或文學創作中,需結合語境理解。例如,描述傳統禮儀時可用“俯項示敬”,但日常交流中更常用“低頭”表達相同含義。

如需進一步分析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提供上下文以便深入解讀。

别人正在浏覽...

礙目版刻報複北庭都護府禀詞讒莠敕額抽簪從約長啖舐丹雘道録司電鑒方賓騑辔風雨表分素傅會購書瓜連蔓引官薄關阃鬼魅伎倆過以合皂畫生兒僭王腳綳蛟绡紗嗟悼忌奶金雞劇繁菌苗離棹麻灰色麥餻耄老命釘靡傾沐雨梳風評衡氣包子清绮青芊清毅七舌八嘴袪袪驅走肉告示媆媆沈蔭疏舛題授退廢下舂向午獻曲校語心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