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舞的意思、拂舞的詳細解釋
拂舞的解釋
三國 時 江 東地區以拂子為舞具的一種歌舞。《晉書·樂志下》:“拂舞,出自 江 左。舊雲 吳 舞,檢其歌,非 吳 辭也。亦陳於殿庭。 楊泓 序雲:‘自到 江 南見《白符舞》,或言《白鳬鳩舞》,雲有此來數十年矣。察其辭旨,乃是 吳 人患 孫晧 虐政,思屬 晉 也。’”參閱《宋書·樂志一》、《樂府詩集·舞曲歌辭三·晉拂舞歌》 宋 郭茂倩 題解。
詞語分解
- 拂的解釋 拂 ú 拭,撣去:拂拭。拂塵。 輕輕擦過:拂曉。春風拂面。微風拂煦。 甩動,抖動:拂袖而去。 違背,不順:忠言拂耳。拂逆。 拂 ì 古同“弼”,輔助。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 舞的解釋 舞 ǔ 按一定的節奏轉動身體表演各種姿勢:舞蹈。舞技。舞姿。舞會。舞劍。舞女。舞曲。舞台。 耍弄:舞弊。舞文弄墨。 筆畫數:; 部首:夕;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拂舞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傳統舞蹈,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拂舞是三國時期江東地區(今江浙一帶)以拂子為舞具的民間歌舞,後逐漸發展為宮廷樂舞。其名稱源于舞者手持拂塵(拂子)起舞的動作特點。
二、起源與演變
- 起源
原為江南吳地民間舞蹈,魏晉時期被引入宮廷,成為宴享樂舞。
- 發展
- 梁代:達到鼎盛,成為主流舞蹈形式。
- 隋代:舞具從拂子改為彩綢,弱化道具,強化肢體表現。
- 唐代:融入清商樂伴奏,藝術形式更加豐富。
三、曆史背景與内涵
據《晉書·樂志》記載,拂舞可能承載政治隱喻。吳地百姓借《白符舞》(又名《白凫鸠舞》)表達對孫皓暴政的不滿,隱含歸附晉朝的意願。
四、藝術特點
- 代表作品:以《白鸠》最為著名,源自吳地民間歌樂曲調。
- 表演形式:早期注重拂塵的揮動韻律,後期轉向飄逸的彩綢舞姿。
五、文化影響
作為漢唐樂舞的重要組成部分,拂舞不僅體現江南地域文化特色,還反映了古代樂舞從民間到宮廷的演變軌迹,對後世舞蹈發展有深遠影響。
網絡擴展解釋二
拂舞(fu2 wu3)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舞蹈揮動的樣子。它的組成部分是“拂”和“舞”,分别是拆分部首和筆畫。
“拂”字的部首是手,表示與手有關的意義。它的五筆筆畫數為8,寫法比較簡單。在繁體字中,拂字的寫法為「拂」。
“舞”字的部首是舛,表示與舞蹈相關的意義。它的五筆筆畫數為15,寫法相對較複雜。在繁體字中,舞字的寫法為「舞」。
“拂舞”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用來形容舞蹈時手臂的揮動和舞動的樣子。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與現在稍有不同,但其基本含義保持一緻。
例句:
1. 他優美的舞姿宛如拂舞而來。
2. 音樂響起,舞者們開始翩翩起舞,整個舞台上彌漫着拂舞的氣息。
與“拂舞”相關的詞語有:
1. 舞動:表示舞蹈中的運動和揮動。
2. 舞步:表示舞蹈中的動作和步伐。
3. 舞姿:表示舞蹈時身體的姿态和動作。
至于近義詞和反義詞,由于詞語的特殊性,暫時沒有明确的近義詞和反義詞可供參考。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