頫首的意思、頫首的詳細解釋
頫首的解釋
猶低頭。《漢書·陳勝項籍傳贊》:“ 百粵 之君頫首係頸,委命下吏。” 顔師古 注:“ 鄧展 曰:‘頫音俯。’古俯字。” 宋 周密 《齊東野語·玉照堂梅品》:“又标韻孤特,若 三閭大夫 、 首陽 二子,寧槁山澤,終不肯頫首屏氣,受世俗湔拂。” 梁啟超 《鄭褧裳畫引》:“百家騰躍,頫首 宋 元 。”
詞語分解
- 頫的解釋 頫 ǔ 同“俯”。 筆畫數:; 部首:頁; 筆順編號:
- 首的解釋 首 ǒ 頭,腦袋:首飾。首級。首肯(點頭表示同意)。 領導的人,帶頭的:首領。元首。首腦。首相(刵 )。 第一,最高:首都(?)。首府。 最先,最早:首次。首屆。首創。首日封。首義(首先起義)。 出頭
網絡擴展解釋
“頫首”是古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頫首”即“俯首”,指低頭的動作,表示恭敬或屈服的狀态。字形上,“頫”由“頁”(頭部)和“逃省”構成,原意可能與低頭逃亡的形态相關。
二、文獻用例
- 曆史語境:如《漢書》中“百粵之君頫首系頸,委命下吏”,描述歸順者低頭受縛的姿态。
- 文學描寫:曹植《七啟》“頫眺流星,仰觀八隅”,通過低頭與仰頭的對比展現觀察視角的變化。
三、字形與演變
- 異體關系:“頫”是“俯”的異體字,古籍中多寫作“頫”,現代規範用“俯”。
- 特殊用途:保留于人名,如元代書法家趙孟頫。
四、讀音與擴展
- 讀音:現代讀作fǔ,與“俯”同音。
- 其他含義:在少數語境中,“頫”可讀tiào,表示“視、望”(《爾雅》);或讀tāo,表“盥洗”(《集韻》),但極少用。
提示
如需查閱古籍原文或更多用例,可參考《說文解字》《漢書》等文獻來源,或通過漢典網獲取詳細字形解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頫首》這個詞是指的動物的頭部朝下的姿勢,常用來形容馬或騾子等動物伏在地上,身體前半部分下垂的樣子。下面是關于《頫首》的一些詳細信息:
一、拆分部首和筆畫:
- 頫(chuǐ):部首風,15畫;
- 首(shǒu):部首首,9畫。
二、來源和繁體字:
《頫首》一詞源于古代文字,它的繁體寫法是「頹首」,也有人稱之為「墮首」。
三、古時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頫首」有多種寫法,如篆書、隸書、楷書等。每種寫法都有其獨特的風格和形态。如今,我們使用的更多是現代标準的簡化字形。
四、例句:
1. 騾子無精打采地「頫首」在草地上。
2. 受傷的馬躺在地上,「頫首」不起,看起來痛苦不堪。
五、組詞:
- 頫首槐(chuǐshǒuhuái):指槐樹等樹木的枝葉下垂的樣子。
- 頫首敬(chuǐshǒujìng):指向下鞠躬、行禮的動作。
六、近義詞:
「低頭」、「俯首」都可以用來描述動物或人向下看、低下頭的姿勢。
七、反義詞:
「仰首」表示擡頭或向上看的動作,與「頫首」相反。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