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浮屍的意思、浮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浮屍的解釋

(1).漂在水上的屍體。 前蜀 韋莊 《汴堤行》詩:“朝見西來為過客,暮看東去作浮屍。” 巴金 《複仇·愛的摧殘》:“把靜卧在水上的女人的浮屍緩緩地送往下流。”

(2).方言。對人的蔑稱。多用作詈詞。 茅盾 《趙先生想不通》:“還說是看東西,這班浮屍,才不給他們看呢!” 王西彥 《曙》:“你不要這樣說,他滿以為你會嫁把他呢,這樣的一個浮屍!”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浮屍”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主要含義:

一、字面含義

指漂浮在水面上的屍體,尤其指溺亡後因屍體内部腐爛産生氣體(即“巨人觀”現象)而上浮的遺體。這一現象常見于法醫學或水域事故中,是客觀描述屍體狀态的術語。

二、方言與引申含義

  1. 詈詞(罵人的話)
    在江浙等地方言中,“浮屍”被用作對他人帶有侮辱性的蔑稱,暗指“生前作惡導緻死後無人收屍”。例如茅盾在《趙先生想不通》中寫道:“這班浮屍,才不給他們看呢!”。

  2. 戲稱或調侃
    部分語境下(如上海話)可戲稱頑皮的小孩為“小浮屍”,但需注意使用場合,避免冒犯對方。

其他補充

“浮屍”一詞需根據語境區分其客觀描述與情感色彩。如需科學讨論屍體現象,建議使用更中性的術語(如“溺亡屍體”)。

網絡擴展解釋二

浮屍(fú shī)一詞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 浮屍一詞由兩個漢字組成。其中,第一個字“浮”由氵(三點水)和扶組成,拼音為"fú",意思是在水面上漂浮。第二個字“屍”由子和屍組成,拼音為"shī",意思是人的屍體。 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 浮屍一詞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在古代文獻和傳統文字中,浮屍一詞的繁體寫法與現代簡體一樣,即“浮屍”。 例句: 1. 在海邊發現了一個浮屍。 2. 這個湖裡經常出現浮屍,讓人非常害怕。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浮屍可以與其他詞組合成不同的詞語,如“浮屍案”、“浮屍現象”等。 近義詞:漂屍、浮屍。 反義詞:下水、入土。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