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剝的意思、割剝的詳細解釋
割剝的解釋
(1).侵奪,殘害。《書·湯誓》“舍我穡事而割正 夏 ” 孔 傳:“言奪民農功而為割剝之政。”《文選·陳琳<為袁紹檄豫州文>》:“ 操 遂承資拔扈,肆行兇忒,割剝元元,殘賢害善。” 呂向 注:“割剝,殘害也。”《舊唐書·王鉷傳》:“恣行割剝,以媚於時,人用嗟怨。” 範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一編第五章第一節:“ 梁 朝割剝民衆,以供貪欲。”
(2).割開剝下。 唐 杜甫 《枯棕》詩:“ 蜀 門多椶櫚,高者十八6*九;其皮割剝甚,雖衆亦易朽。”
(3).謂割裂剝取。 清 陳田 《明詩紀事己籤·李攀龍》:“今觀其集古樂府割剝字句,誠不免剽竊之譏。”
詞語分解
- 割的解釋 割 ē 切斷,截下,劃分出來:割讓。割地。割棄。割舍。割除。割斷。割裂。割據。交割。割雞焉用牛刀(喻做小事情不值得費大力氣)。 災害:天降割于我家。 筆畫數:; 部首:刂; 筆順編號:
- 剝的解釋 剝 ā 去掉外面的皮或其他東西:剝皮。剝花生。 剝 ō 義同(一),用于複合詞:剝奪。剝削(?)。剝落。剝蝕。生吞活剝。 筆畫數:; 部首:刂; 筆順編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割剝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割剝”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根據權威資料,具體釋義如下:
一、主要含義
-
侵奪、殘害(引申義)
常用于描述統治者或權貴對百姓的剝削,如《文選·陳琳<為袁紹檄豫州文>》中“割剝元元,殘賢害善”。唐代史書《舊唐書》也用“恣行割剝”批評官員暴政。
-
割開剝下(字面義)
指物理層面的切割剝離,如現代工業中“線纜切割、剝皮”的技術操作。
-
割裂剝取(抽象義)
多用于文學或學術語境,如杜甫詩“其皮割剝甚”描述棕榈樹皮的剝離。
二、使用特點
- 古代文獻中多含貶義,暗含對暴政的批判(如《漢書》稱“割剝百姓以奉寇雠”)。
- 現代技術領域為中性詞,指機械加工過程。
三、例句參考
- 古代:“太守貨賂為官,割剝百姓,以緻離叛”
- 現代:“線纜需經切割、剝皮等工序加工”
該詞現代日常使用較少,多見于曆史文獻或專業場景。
網絡擴展解釋二
《割剝》是一個漢字詞組,意思是割去、剝離。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刀”部,右邊是“白”部。它的總筆畫數為12畫。
這個詞的來源比較古老,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形态。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這個詞的字形可能會有所不同,但基本的意思保持一緻。
一些例句中可以使用《割剝》這個詞,例如:“他毅然決然地割剝了過去的親情,選擇了自己的道路。”這句話表達了一個人果斷地剝離了過去的親情關系,選擇了屬于自己的道路。
與《割剝》相近的詞語包括《割裂》、《剝離》等等,它們都表示類似的意思,即斷開、分離。
《割剝》沒有特定的反義詞,因為它的意思比較具體,很難找到一個直接相反的詞彙。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我會很樂意繼續回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