擱筆的意思、擱筆的詳細解釋
擱筆的解釋
[put down the pen and stop writing] 放下筆;[寫作、繪畫]停筆
吾作此書,淚珠和筆墨齊下,不能竟書而欲擱筆。——林覺民《與妻書》
詳細解釋
停筆,放下筆。謂中止寫作或繪畫。 宋 畢仲遊 《回範十七承奉書》:“舊詩數百首悉焚去,擱筆不復論詩。”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一:“ 邵薑畦 ……《詠濟南趵突泉》雲:‘倒翻 廬阜 瀑,長湧 浙江 潮。’一時諸名士為之擱筆。” 魯迅 《<花邊文學>序言》:“我本也可以就此擱筆,但為了賭氣,卻還是改些作法,換些筆名,托人抄寫了去投稿。”
詞語分解
- 擱的解釋 擱 (擱) ē 放置,引申為停滞:擱筆。耽擱。擱置。擱淺。 放置 擱 (擱) é 禁(塶 )受,承受:擱得住打。擱不住揉搓。 放置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 筆的解釋 筆 (筆) ǐ 寫字、畫圖的工具:毛筆。鋼筆。鉛筆。筆架。筆膽。 組成漢字的點、橫、直、撇、捺等:筆畫。筆順。筆形。筆道。 用筆寫,寫作的:筆者。代筆。筆耕。筆談。筆誤。筆譯。筆戰。筆名。 寫字、畫畫
網絡擴展解釋
“擱筆”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1.基本含義
“擱筆”指停止寫作或繪畫,字面意思是“放下筆”。它既表示暫時停筆(如休息或中斷),也可指長期停止創作活動。例如:
- “吾作此書,淚珠和筆墨齊下,不能竟書而欲擱筆”(林覺民《與妻書》)。
- 引申義為“不再從事寫作”,如“他已擱筆多年”。
2.詞性與結構
- 詞性:動詞。
- 結構:動賓式(“擱”為動詞,“筆”為賓語)。
3.近義詞與反義詞
4.使用場景
- 寫作/繪畫中斷:如“他伏案寫了半天才擱筆”。
- 靈感缺失或創作終止:如“缺乏靈感時,他幹脆擱筆”。
- 謙遜表達:曆史上文人因自認作品不如他人而停筆,如宋代畢仲遊“擱筆不複論詩”。
5.典故與演變
- 原寫作“閣筆”,“閣”通“擱”,後逐漸演變為“擱筆”。
- 清代袁枚《隨園詩話》中記載詩人因他人佳作而擱筆的轶事,體現其文化内涵。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來源網頁(如滬江詞典、漢語辭海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擱筆這個詞的意思是指暫停寫作或停止寫字。擱可以理解為放置或停止的意思,筆則表示寫作的工具。
拆分部首和筆畫:擱的部首是手,筆的部首是竹。擱有5畫,筆有7畫。
來源:擱筆一詞最早出現在《莊子·徐無鬼》一篇中,原文是“凡遊應機之士,擱于盈虛,筆誅策謀,埽地不苟”。後來逐漸演化為一個成語。
繁體:擱筆(注意:這是繁體字,表示和簡體字的意思相同,隻是書寫形式不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根據古代字典記錄,擱的古代寫法有些差異,可以是“㤧”或者“㧤”。而筆的古代寫法為“筆”。
例句:我寫了一段時間了,現在先擱筆休息一下。
組詞:停筆、擱置、擱淺
近義詞:放下筆、停手
反義詞:繼續寫、持續創作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