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革罷的意思、革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革罷的解釋

革除;撤銷。《元典章·兵部三·鋪馬》:“運司革罷,總管府依例送納。”《明史·陳瑄傳》:“有司添差軍民遞送,拘集聽候,至有凍餒,請革罷。”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革罷”是一個文言色彩較重的複合詞,在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其核心含義指革除、罷免(官職或職務)。具體解釋如下:

  1. “革”的含義:

    • 本義指去毛加工過的獸皮(皮革)。
    • 引申義為改變、更換(如“變革”、“革新”)。
    • 進一步引申為除去、撤銷、取消(官職、制度等)。例如,《論語·雍也》有“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朱熹集注:“革,改也;懼,戒也;好謀,善計畫也。”這裡的“革”雖非直接指罷免,但體現了“改變、去除”的核心義。在官職語境下,“革”特指革除官職、功名。來源:《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2. “罷”的含義:

    • 本義指放遣有罪的人。
    • 引申為停止、結束(如“罷工”、“罷休”)。
    • 特指解除、免去(官職)。例如,《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有“窦太後大怒,乃罷逐趙绾、王臧等”。這裡的“罷”即指免職。來源:《漢語大詞典》、《王力古漢語字典》(王力主編)。
  3. “革罷”的合成含義:

    • 将“革”的“革除、撤銷”義與“罷”的“免去、解除(官職)”義結合。
    • 因此,“革罷”指撤銷并免去某人的官職或職務,即革職罷免。它強調了對官員職務的徹底解除。例如,在曆史文獻中可見“革罷其職”、“将某某革罷”等表述。來源:《辭源》(商務印書館修訂本)、《古代漢語詞典》。

“革罷”是一個動賓結構的複合動詞,專指撤銷并免除(官職)。其核心在于強調對官員職務的徹底解除。該詞帶有較強的曆史性和書面語色彩,在現代日常交流中已不常用,但在研究或閱讀古代、近代文獻時會遇到。其權威釋義可參考《漢語大詞典》、《辭源》、《古代漢語詞典》等大型權威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

“革罷”是一個曆史詞彙,主要用于古代文獻中,其含義及相關信息如下:

一、基本釋義

指革除、撤銷(某項制度、職務或機構)。該詞常見于元、明時期的官方文書或曆史記載,強調通過行政手段終止原有安排。例如:

二、曆史用例

  1. 元代《元典章》:記載了撤銷“運司”機構的實例,表明該詞用于官方行政調整。
  2. 明代《明史·陳瑄傳》:描述因差役導緻民衆困苦,陳瑄建議“革罷”相關制度,反映其社會改革背景。

三、拼音與注音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五、現代使用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見,主要作為曆史詞彙出現在古籍研究或文學作品中。

如需進一步了解詳細用例或不同語境中的變體,可查閱《元典章》《明史》等原始文獻,或參考漢典、滬江線上詞典等專業辭書。

别人正在浏覽...

案杯本氐辯别避君三舍瓟瓜草市車箱傳統文化刺戒大地測量蛋粉吊牀帝服宮房公憤鬼惑害不好寒石合盤托出喚應懽迎虎躍江河儉蓮矯翰節用計構舊套酒醑空際款曲周至覽察冷署翴翴撩水龍蕊簪癃腫買出買帆末命嬷嬷爹彷徨偏惠骈肩疊迹乾闼婆悄寂情文窮诘群務蛇蠍心腸誓詞槊棋司晨天潢貴胄跳下黃河洗不清退茹忘乎其形偉德無所不及喜不自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