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膏肉的意思、膏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膏肉的解釋

泛指脂肉。《列子·湯問》:“﹝ 誇父 ﹞渴而死,棄其杖,屍膏肉所浸,生鄧林。” 明 王世貞 《金魚賦》:“揚鬐甲兮恣膏肉, 龍伯 逝兮緡不屬。”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膏肉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複合詞,其核心内涵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本義與物質屬性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21)将"膏肉"定義為"油脂與肌肉的統稱",其中"膏"特指動物脂肪,《說文解字》釋為"肥也","肉"則指代肌肉組織。這種物質屬性在古代文獻中常見,如《禮記·内則》記載:"脂膏以膏之",鄭玄注:"凝者為脂,釋者為膏"。

二、祭祀文化中的象征意義

在祭祀語境中,《周禮·天官·庖人》鄭玄注提出:"膏香,牛脂也,犬膏膻,豕膏臊",此處"膏肉"特指用于祭祀的肥美肉食。這種用法體現了古代"犧牲粢盛"的祭祀傳統,如《禮記·郊特牲》所述:"腥肆爛腍祭,豈知神之所飨也?主人自盡其敬而已矣"。

三、社會經濟的曆史延伸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引申指出:"膏謂人脂,在人者可假以名物",由此衍生出"民脂民膏"的比喻義,如《國語·楚語》所載:"積貨滋多,蓄怨滋厚,不亡何待",此用法多指向對民生資源的代稱。

網絡擴展解釋

“膏肉”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含義如下:

1.基本釋義

泛指脂肉,即脂肪與肌肉的統稱,常指肥美的肉質。例如《列子·湯問》中記載誇父逐日渴死,其屍體的“膏肉”浸潤大地,化為鄧林(桃林)。

2.文學出處與用法

3.單字拆解

4.近義與相關詞

“膏肉”多用于古文或文學語境,現代口語中較少使用,需結合具體文意理解。如需更詳細例證,可查閱《列子》或王世貞著作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白燦秉信俦擬粗錦道藝多鏡面望遠鏡返轅飛屧封祀高韻高制公擔宮鞋國主嗃嗃懷組胡話倱伅渾天儀鑒前毖後浃歲急兵劫買即将極壽九戎客鬓窟窿眼賫志以殁狼上狗不上老椿罍斝林菁曼麗秒末滅學默谏耐心耐意前漢遷延顧望七色劬苦忍暴上骈盛價首虜率殊代水簾書役唐環條對統元曆塗層僞托五兵佩無轍相書謝天謝地西方浄土心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