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肉的意思、膏肉的詳細解釋
膏肉的解釋
泛指脂肉。《列子·湯問》:“﹝ 誇父 ﹞渴而死,棄其杖,屍膏肉所浸,生鄧林。” 明 王世貞 《金魚賦》:“揚鬐甲兮恣膏肉, 龍伯 逝兮緡不屬。”
詞語分解
- 膏的解釋 膏 ā 肥,肥肉:膏粱(肥肉、細糧)。膏腴。膏沃。 脂油:春雨如膏。膏澤(a.滋潤作物的及時雨;b.喻給予恩惠)。 中醫指心尖脂肪,認為是藥力達不到的部位:病入膏肓。 膏 à 把油抹在車軸或機械上:
- 肉的解釋 肉 ò 人或動物體内紅色、柔軟的組織:肉體。肉類。肉食。肌肉。肉票(被盜匪擄去的人,盜匪借以向他的家屬勒索錢財)。肉身(佛教指肉體)。 果實中*********的部分:桂圓肉。冬瓜肉厚。 果實不脆,不酥:肉瓤西瓜
網絡擴展解釋
“膏肉”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含義如下:
1.基本釋義
泛指脂肉,即脂肪與肌肉的統稱,常指肥美的肉質。例如《列子·湯問》中記載誇父逐日渴死,其屍體的“膏肉”浸潤大地,化為鄧林(桃林)。
2.文學出處與用法
- 《列子·湯問》:“(誇父)渴而死,棄其杖,屍膏肉所浸,生鄧林。”
此處的“膏肉”指誇父死後肉體化為養分,滋養土地。
- 明代王世貞《金魚賦》:“揚鬐甲兮恣膏肉,龍伯逝兮緡不屬。”
形容魚類的肥美肉質,帶有文學誇張色彩。
3.單字拆解
- 膏(gāo):指脂肪、油脂或肥肉,如“焚膏繼晷”;也可指糊狀物(如藥膏)或肥沃土地。
- 肉(ròu):指動物體内接近皮的柔韌組織,或瓜果可食部分(如“果肉”)。
兩字結合後,強調“肥美多脂的肉質”。
4.近義與相關詞
- 近義詞:脂膏、肥膘、腴肉。
- 相關成語:膏腴之地(形容土地肥沃)。
“膏肉”多用于古文或文學語境,現代口語中較少使用,需結合具體文意理解。如需更詳細例證,可查閱《列子》或王世貞著作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标題:《膏肉》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
膏肉是指肥胖的肉。它由兩個部分組成,即膏和肉。
膏的部首是月字旁,它的筆畫數為8畫。
肉的部首是⺼字頭,它的筆畫數為6畫。
《說文解字》解釋膏為“貴重有香氣的脂肪”,肉則表示動物的肉。結合在一起,膏肉形容肥胖的人或物。
繁體字“膏肉”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膏字的早期寫法是由“月”和“高”合在一起,但現在已經不再使用。肉字的早期寫法中,上半部分形狀像牛的頭部。
例句:他的身上膏肉累累,看起來很健康。
一些與膏肉相關的組詞包括:膏肉美食、膏肉餐廳、膏肉減肥。
與膏肉近義的詞有:肥胖、胖乎乎、豐滿。
與膏肉相反的詞有:瘦小、消瘦、瘦削。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