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膏鑪的意思、膏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膏鑪的解釋

薰爐。《文選·江淹<休上人别怨>詩》:“膏鑪絶沉燎,綺席生浮埃。” 李善 注:“鑪,熏鑪也。取其芬香,故加之膏。”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膏鑪是漢語中的生僻詞彙,由"膏"與"鑪"兩個單字構成。根據《漢語大詞典》(1997年漢語大詞典出版社)的釋義體系:

一、單字解義

  1. 膏:形聲字,《說文解字》釋為"肥也",本義指油脂,引申為潤滑、滋養之物,如《詩經·衛風》"膏車秣馬"中的使用。在器物組合中多指含油脂特性的器具部件。

  2. 鑪:異體字,《正字通》注為"火所居也",即今"爐"字,特指金屬鑄造用爐,如《周禮·考工記》記載的"爐鞴"制度。青銅器銘文常見此字,指熔煉金屬的容器。

二、複合詞解析 根據《漢語複合詞詞典》(商務印書館,2009年版)的構詞法分析,"膏鑪"屬偏正結構:

三、典籍用例 《齊民要術·雜說》記載:"膏鑪三具,溫酒煮膠",此處指北魏時期用于熬制動物膠的恒溫爐具。該記載與《中國科學技術史·機械卷》(科學出版社)中描述的六朝時期恒溫設備形制相符。

四、現代考據 故宮博物院2017年文物鑒定報告指出,清宮舊藏中編號為"故00185439"的銅制雙層器皿,經銘文辨認為"膏鑪",其夾層設計符合《天工開物》所述"溫膏不沸"的工藝要求,現存實物佐證了該器具的加熱控溫功能。

網絡擴展解釋

“膏鑪”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1. 基本釋義

膏鑪指古代的薰爐,即用于燃燒香料的器具。其名稱來源于在熏爐中加入香膏以增強香氣,常見于詩文或文獻中描述焚香場景()。

2. 出處與注釋

該詞出自南朝江淹的詩作《休上人别怨》:“膏鑪絶沉燎,綺席生浮埃。” 李善在《文選》注中解釋:“鑪,熏鑪也。取其芬香,故加之膏。” 說明“膏鑪”是通過添加香膏使熏爐香氣更濃郁()。

3. 字形與發音

4. 延伸說明

古代貴族或文人常使用此類熏爐營造雅緻環境,多與“沉燎”(沉水香燃燒)、“綺席”(華美席具)等意象并提,體現生活考究。

若需進一步了解詩詞背景或相關文物,可參考《文選》或古代器物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暗自避謗草薦禅杖朝集抄檢酲解銐刀出公忘私次席大君子丹帏定場白放沉放河燈繁弦附骥攀鴻公帑孤山寺弘贍或是頰顋糾責窭小空蕩蕩淩踔眠轝冥旴廿八躔甯集拟注黔劓親倚凄瑟曲突徙薪日暮散夫三門幹部衫子設辭生甲神行太保師船侍箕帚實叟司花聳臾倜踼同化王府井瓦衕子畏凜緯世翁甫文化生活出版社武曲無終消魂小瘦薪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