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曠的意思、高曠的詳細解釋
高曠的解釋
(1) [tall and spacious]∶高遠空曠
(2) [free and natural]∶深遠,超逸
詳細解釋
(1).高而開闊。 唐 韋應物 《天長寺上方别子西有道》詩:“高曠出塵表,逍遙滌心神。”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滇遊日記八》:“但石質甚瑩白,而為松炬所薰,皆黑若煙煤,着手即膩不可脫。蓋其洞既不高曠,煙霧莫散。” 清 方東樹 《答葉溥求論古文書》:“天地、風雲、日星、河嶽、草木、禽獸、蟲魚、花石之高曠夷險,清明黲露,奇麗詭譎,一切可喜可駭之狀,以為之情。”
(2).豁達開朗。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九流緒論上》:“惟 禦寇 斟酌三氏,政得其中,視 老聃 坦遂過之,視 莊周 馴厚過之,視 楊朱 高曠過之。”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一·二戴》:“嘗在京師,夜與友人談 華山 之勝,晨起,即襥被往遊,其高曠如此。”《平山冷燕》第九回:“惟汝此卷,天資高曠,異想不羣。”
詞語分解
- 高的解釋 高 ā 由下到上距離大的,與“低”相對:高峰。高空。高踞。高原。高聳。高山流水(喻知己、知音或樂曲高妙)。高屋建瓴(形容居高臨下的形勢)。高瞻遠矚。 高度:他身高一米八。 等級在上的:高級。高考。 在
- 曠的解釋 曠 (曠) à 空闊:空曠。曠遠。曠野。地曠人稀。 開朗,心境闊大:曠達。心曠神怡。 相互配合的東西之間空隙過大:這雙鞋穿着太曠了。 荒廢,耽誤:曠工。曠時持久。曠日經年。 長時間所無:曠代偉人(當代
網絡擴展解釋
“高曠”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1.自然環境的描述
指地勢高遠、視野開闊且空曠無遮擋的狀态。例如形容山勢高聳、天空遼闊或洞穴寬廣等場景。
- 示例:唐韋應物《天長寺上方别子西有道》詩雲:“高曠出塵表,逍遙滌心神”,描繪了高遠開闊的自然景象。
2.人物性格的形容
引申為形容人胸懷寬廣、豁達開朗,不拘泥于瑣事。例如稱贊某人心境磊落、思想深遠超逸。
- 示例:清代小說《平山冷燕》中評價角色“天資高曠,異想不群”,即強調其豁達超然的心性。
使用場景
- 自然景觀:如“華山之勝,高曠出塵”。
- 人物品評:如“襟懷高曠”“思想高曠”。
補充說明
該詞在古詩詞和文學作品中常見,兼具寫景與抒情的雙重功能。現代用法多保留其原始意境,強調開闊與超脫感。
網絡擴展解釋二
高曠(gāo kuàng)是一個漢語詞彙,形容名詞或景物高、空曠的特性。下面是有關高曠的一些具體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高字的部首是“高”字本身,它由一橫和兩個豎構成,總共有十三個筆畫;
曠字的部首是“廣”,它由一橫和一個豎組成,并且總共有五個筆畫。
來源:
高曠的來源是由“高”和“曠”兩個字組成。兩個字都有明确的含義,高指垂直方向的高度,曠指寬廣、空闊。
繁體:
在繁體字中,“高”和“曠”的形狀保持不變,隻是筆畫的書寫方式稍有差異。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今天有所不同,但“高”和“曠”的形狀和基本含義并沒有改變。
例句:
1. 這座山峰高曠而險峻,很難攀登。
2. 漫步在高曠的草原上,我感受到了自然的甯靜。
組詞:
高峰、高山、空曠、曠野等。
近義詞:
寬廣、遼闊、開闊。
反義詞:
狹窄、繁華、擁擠。
希望以上回答對你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歡迎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