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語出《易·繫辭下》:“聖人之大寶曰位。”後以“寶位”指帝位。《晉書·宣帝紀》:“雖復道格區宇,德被蒼生,而天未啟時,寶位猶阻。非可以智競,不可以力争。” 唐 韓愈 《皇帝即位賀諸道狀》:“伏見勑命,皇帝以閏正月三日嗣臨寶位,海内惟新。” 宋 周煇 《清波雜志》卷一:“﹝ 高宗 ﹞繼登寶位,再造王室。”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誅妖檄文》:“緣夫天下者中華之天下,非胡虜之天下也;寶位者中華之寶位,非胡虜之寶位也。”
(2).指高位。 魯迅 《僞自由書·<殺錯了人>異議》:“将他( 袁世凱 )浮上總統的寶位去。”
"寶位"在漢語中是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尊貴、重要的位置或地位,尤其特指帝王的皇位。以下從詞典釋義、字源解析及文化象征角度詳細說明:
帝王之位
指封建時代皇帝統治天下的至高權力象征,如《漢語大詞典》釋為"帝位"。《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明确其古義為"帝王的座位",引申為統治權柄。
例:"登寶位"指即位為帝,"讓寶位"指禅讓皇權。
尊貴之位
廣義指社會或宗教中崇高地位,如佛教稱佛、菩薩的聖座為"寶位"(《佛學大辭典》)。現代漢語中亦可喻指重要職位。
二字組合強化了地位的至高無上性。
寶位被視為天命所歸的象征,如故宮太和殿龍椅即"寶位"具象化體現,代表"受命于天"的統治合法性(《中國古代禮制研究》)。漢語大詞典指出其隱含"權力神聖性"。
當代語境中多用于曆史叙述或文學修辭,如:"他苦心經營多年,終登公司權力寶位",保留"核心權位"的隱喻義(《現代漢語規範詞典》)。
權威參考來源: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 許慎(漢).《說文解字》. 中華書局點校本.
“寶位”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指帝位、王位或其他至高無上的地位與權力,也可泛指高位。該詞由“寶”(珍貴)和“位”(地位)組合而成,強調地位的尊貴與重要性。
近義詞包括“帝位”“皇位”,反義詞如“庶位”(普通地位)。需注意其莊重色彩,多用于正式或曆史表述中。
如需進一步了解組詞或例句,可參考《易·系辭》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
安谷暗相變服璧羽骖禦持服打擺子打筋鬥刁空防慎匪頒分功黼翣膚語感篆更新格樣官牛刿目鉥心過目成誦孤說海羅煥朗胡本穢奧漿家腳蹬子攲側譏诋鯨鱏輯甯急獐拘豬涓埃決心書匡直連烽涼聲蓮社六駿磨牙症陪護陪衛奇花名卉傾動青雲志窮富極貴食征摔打死政竦石佻狎土頭土腦忘八蛋汪罔玩藝未識一丁五色瓜相賣險畏霞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