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葛布制成的夏衣。《韓非子·五蠹》:“冬日麑裘,夏日葛衣。” 唐 韓翃 《田倉曹東亭夏夜飲得春字》詩:“葛衣香有露,羅幕靜無塵。” 宋 陸遊 《夜出偏門還三山》詩:“水風吹葛衣,草露溼芒履。”
“葛衣”指用葛布制成的夏季衣物,其含義和特點可從以下幾方面詳細解析:
基本定義
葛衣是由葛麻纖維織成的布料制作的衣服,主要用于夏季穿戴,具有透氣涼爽的特點。根據工藝不同,葛布分為粗布(綌)和細布(絺)兩種。
曆史溯源
葛衣的曆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時代,中國早期已掌握葛布織造技術。在古籍中多次被提及,如《韓非子·五蠹》載“冬日麑裘,夏日葛衣”,說明其作為季節性衣物的傳統。
文學意象
古代詩文常以葛衣體現清簡生活或隱逸意境,如陸遊詩句“水風吹葛衣,草露溼芒履”描繪了夏夜穿葛衣的閑適場景()。《史記》中“夏日葛衣,冬日鹿裘”則通過葛衣與鹿裘的對比,突顯樸素的生活方式。
延伸象征
部分文獻(如)提到葛衣可引申為“貧困”的象征,但這一用法并非主流,更多見于文學修辭中,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葛衣”既是古代實用服飾,也是傳統文化與文學表達的載體。其核心含義始終圍繞葛布材質與夏季用途展開,其他延伸意義多為文學層面的借喻。
漢字詞語《葛衣》是由兩個字組成的,第一個字是“葛”,第二個字是“衣”。
拆分部首和筆畫:《葛》的部首是“艹”(草字頭部首),總共有9個筆畫;《衣》的部首是“衤”(衣服字旁部首),總共有6個筆畫。
《葛衣》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傳說中的一個典故。相傳古時候有一位名叫葛仙翁的仙人,他所穿的衣服非常特殊,能夠給人帶來好運和幸福。因此,人們就用“葛衣”這個詞來形容一些帶來好運和幸福的事物。
在繁體字中,葛衣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标題:在古代,葛衣這個詞的寫法可能與現在略有不同。然而,古代漢字寫法的變化非常複雜,這裡無法一一列舉。現代寫法《葛衣》經曆了多次标準化的改革,統一了漢字的形狀和書寫規範。
例句:
1. 我喜歡這條葛衣,它的顔色和質感都很好。
2. 這個好消息就像是一件葛衣一樣,讓人感到溫暖和幸福。
标題:組詞:葛衣裙、葛衣香、葛衣帽、葛衣布、葛衣蔬菜。
近義詞:吉祥、幸福、福氣、吉利。
反義詞:厄運、倒黴、不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