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委會的意思、革委會的詳細解釋
革委會的解釋
革命*********,是文化大革命期間中國各級政權的組織形式,簡稱“革委會”。
詞語分解
- 革的解釋 革 é 去了毛經過加工的獸皮:皮革。革履(皮鞋)。革囊。 改變:革新。革命(a.原意是改變命運;b.現指改變社會制度、建立新社會的群衆運動;c.亦指改造舊技術、舊思想的運動)。改革。變革。 取消,除掉
- 委會的解釋 彙聚。 唐 柳宗元 《陪永州崔使君遊燕南池序》:“其崖谷之委會,則泓然為池。” 明 方孝孺 《為玉泉山人題》詩:“ 天池 直接 扶桑 東,百川委會來無窮。”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革委會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革委會,全稱“革命委員會”,是中國文化大革命期間(1966-1976年)形成的特殊政權組織形式,具有以下核心特征:
1.定義與性質
革委會是各級政權機關、企事業單位的臨時權力機構,實行黨政合一的“一元化”領導模式。其名稱源于毛澤東“革命委員會好”的指示,取代了原有政府及黨委職能。
2.成立背景
- 起源:1967年1月上海“一月風暴”奪權運動中,造反派奪取上海市委權力,成立“上海人民公社”,後經毛澤東建議統一更名為“革命委員會”。
- 推廣:全國隨後效仿,通過群衆組織奪權建立革委會,至1968年9月各省均完成建立。
3.組織結構
采用“三結合”原則:
- 革命幹部:未被批鬥的原黨政幹部,負責日常事務;
- 群衆代表:造反派組織成員,維護基層利益;
- 軍隊/工宣隊代表:軍人或工人宣傳隊成員,把控政治方向。
4.職能與特點
- 統管地方政治、經濟、社會事務,兼具行政與黨務職能;
- 強調階級鬥争,推動文革運動,取代原有法律和行政體系;
- 存在“大民主”色彩,但實際權力集中于少數造反派領袖。
5.撤銷時間
1979年7月,第五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決議,正式撤銷革委會,恢複人民政府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補充說明
部分影視作品(如《我最愛的家人》)中出現的“革委會主任”角色,反映了該機構在基層單位中的實際控制地位。其曆史評價需結合特定時代背景綜合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革委會: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
革委會是指革命*********的簡稱,由"革命"和"*********"兩個詞組合而成。其中,“革”字的部首是“革”,總共5個筆畫,“委”字的部首是“女”,總共8個筆畫,“會”字的部首是“人”,總共6個筆畫。
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
“革委會”這個詞源于************共和國成立初期,由*********提出的建立各級革命*********的政治制度。在繁體中文中,“革”字的寫法與簡體中文相同,但“委”字的繁體寫法為“委”,而“會”字的繁體寫法為“會”。在古代漢字書寫中,這三個字的字形有所不同,但意思與現代相同。
例句
1. 革委會成立後,推動了社會主義革命的深入發展。
2. 各級革委會組織了大量的群衆運動,取得了巨大的勝利。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 組詞:省革委會、市革委會、村革委會、學校革委會等。
- 近義詞:革命*********、革命機構、革命工作組。
- 反義詞:保守*********、保守派組織、反動勢力。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