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性的意思、根性的詳細解釋
根性的解釋
(1).佛教語。佛家認為氣力之本曰根,善惡之習曰性。人性有生善惡作業之力,故稱“根性”。 唐 王維 《胡居士卧病遺米因贈》詩:“了觀四大因,根性何所有。” 宋 蘇轼 《勝相院經藏記》:“凡見聞者,隨其根性,各有所得。” 清 龔自珍 《妙法蓮華經四十二問》:“衆生因緣、根性、福力,各各不同。”
(2).本性,本質。 蘇曼殊 《與高天梅論文學書》:“惜夫 辜 氏志不在文事,而為宗室詩匠牢其根性也。” 茅盾 《子夜》十一:“他的希望,他的未盡磨滅的羞恥心,還有他的患得患失的根性,都在這一刹那間爆發。”
詞語分解
- 根的解釋 根 ē 高等植物莖幹下部長在土裡的部分:根植。根莖。根瘤。根毛。根雕。須根。塊根。紮根。葉落歸根。 物體的基部和其他東西連着的部分:根底。根基。牆根兒。 事物的本源:根源。根由。根本。知根知底。 徹底
- 性的解釋 性 ì 人或事物的本身所具有的能力、作用等:性質。性格。性命(生命)。性能。個性。屬性。 性質,思想、感情等方面的表現:典型性。開放性。指令性。 男女或雌雄的特質:性别。男性。女性。 有關生物生殖的:
網絡擴展解釋
“根性”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佛教術語
-
核心定義
佛教認為“根”是氣力之本,“性”是善惡之習,合稱“根性”,指人性中生發善惡行為的内在力量。例如,唐代王維在詩中提到“根性何所有”,即探讨人性本質與修行根基的關系。
-
修行關聯
根性決定個體對佛法的領悟能力,不同根性者需對應不同的修行方式。如蘇轼在《勝相院經藏記》中寫道“隨其根性,各有所得”,強調因材施教。
二、日常語境含義
-
本性或本質
指人難以改變的根本特質,如自私、堅韌等。例如茅盾《子夜》中描述人物“患得患失的根性”,即揭示其性格弱點。
-
引申為意志力
現代口語中,“根性”可指強大的精神力和毅力,如“根性不足”表示缺乏堅持的勇氣。
三、相關概念
- 劣根性:指人性中頑固的負面特質,如自以為是、漠不關心等。
- 日語借用:日語“根性(こんじょう)”側重“骨氣”或“秉性”,與中文含義部分重疊。
四、總結
“根性”既包含佛教對人性善惡動因的哲學探讨,也用于描述現實中的本性或意志力。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核心均指向“内在根本屬性”。
網絡擴展解釋二
根性
根性是一個常用的詞彙,用來形容一個人的意志力和堅毅的品質。它表達了一個人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的堅定和不屈服的精神。
拆分部首和筆畫
根性這個詞是由兩個部首組成:木和艮。根性共有8個筆畫。
來源
根性這個詞最早來源于古漢語,最初的意思是植物的根。隨着時間的變化,這個詞的意義擴展到形容人類的品質和性格。
繁體
根性的繁體字為「根性」。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根性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以楷書為例,「根」的上部分有着兩橫,而不是現代的一橫。而「性」的構造也略有變化,但整體形狀與現代基本相同。
例句
1. 她展現了堅定的根性,始終不放棄追逐自己的夢想。
2. 面對各種挫折,他展示出了他的根性和毅力。
組詞
堅韌不拔、毅力、決心、不屈不撓
近義詞
堅毅、剛毅、韌性、毅然
反義詞
軟弱、懦弱、膽怯、無能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