骾直的意思、骾直的詳細解釋
骾直的解釋
剛強正直。 魯迅 《中國小說史略》第二十篇:“其父 鐵英 為禦史, 中玉 慮以骾直得禍,入都諫之。”
詞語分解
- 骾的解釋 骾 ě 同“鲠”。 筆畫數:; 部首:骨; 筆順編號:
- 直的解釋 直 í 不彎曲:直線。直角。直徑。直立。直截了當。直覺(?)。直觀。 把彎曲的伸開:直起腰來。 公正合理:是非曲直。理直氣壯。耿直。正直。 爽快,坦率:直爽。直率(刬 )。直谏。直誠。直言不諱。 一個
網絡擴展解釋
“骾直”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gěng zhí,其核心含義是剛強正直、直爽坦率。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 骾直形容性格剛正不阿、不拐彎抹角,強調為人直率且堅持原則。例如《水浒傳》中評價李逵“鲠直,分毫不肯苟取于人”,即體現其正直清廉的品格。
2. 詞源與用法
- 字形演變:“骾”原指魚骨卡喉,引申為“不曲不折”的剛直性格;“直”則直接表達坦率。
- 文學引用:
- 《後漢書·黃琬傳》提到“在朝有骾直節”,指官員堅守正直的節操。
-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用“骾直得禍”描述因剛直而招緻禍患的情節。
3. 同義詞與變體
- 耿直、梗直:三者互通,均為“正直”的變體寫法,讀音相同(gěng zhí)。
- 反義詞:圓滑、谄媚。
4. 使用場景
多用于褒義語境,例如:
- 描述曆史人物或文學角色的正直品格(如包拯、海瑞)。
- 現代語境中也可形容人直率坦蕩,如:“他性格骾直,從不阿谀奉承。”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例,可參考《後漢書》《水浒傳》及魯迅作品。
網絡擴展解釋二
《骾直》這個詞是指人或事物的态度、言行表露得坦率直接的意思。該詞的拆分部首是馬和直,其筆畫數為9。《骾直》一詞的來源較為模糊,沒有确切的出處。在繁體中,該詞的寫法為「駉直」。在古時候,漢字對《骾直》一詞的寫法可能存在差異。以下為一個例句:“他的言辭直率、坦蕩,總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骾直》一詞可以組成其他詞語,如《馬》、《直言》等。與《骾直》意思相近的詞語有《坦率》、《開誠布公》等,而與其反義詞相對的詞語則有《躲躲閃閃》、《曲意逢迎》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