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鲠言的意思、鲠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鲠言的解釋

(1).堅決直率地言說,直言。《後漢書·任隗傳》:“﹝ 任隗 ﹞獨與司徒 袁安 同心畢力,持重處正,鯁言直議,無所回隱。” 李賢 注:“鯁言,執議不移。”《新唐書·韓愈傳》:“操行堅正,鯁言無所忌。”《醒世恒言·隋炀帝逸遊召譴》:“陛下聖性毅然,孰敢上諫?或有鯁言,即令賜死。”

(2).堅決直率的言論,剛直的言論。 嶽珂 《桯史》卷十五引 宋 王才臣 《淳熙内禅頌》:“列聖一心,諱兵與刑,維鯁言是聽,惟大猷是經。”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鲠言,漢語詞彙中特指正直敢谏的言論,其核心含義可從字源與語義演變兩方面解析。字面上,“鲠”本義為魚骨,《說文解字》訓作“魚骨也”,引申為剛直不屈的品性;《漢語大詞典》明确标注“鲠言”即“剛直之言”,強調言語如魚骨般直截了當、不避忌諱的本質特征。

該詞在曆史語境中多用于褒揚忠臣谏士。《後漢書·栾巴傳》記載“雖在苫廬,猶申鲠言”,展現古代士大夫在守喪期間仍堅持直言進谏的風骨。其語用範疇包含兩個層面:一是内容上的切中時弊,如《古代漢語詞典》所述“指正直而切實的言論”;二是表達方式的坦率直接,常伴隨冒犯權威的風險,故宋代歐陽修《論杜衍範仲淹等罷政事狀》稱“鲠言無所避”,突顯其政治批評屬性。

近義詞“直言”“谠言”與之存在細微差異:“直言”側重表達方式的直白,不強調内容性質;“谠言”則更偏重言論的正确性,而“鲠言”特指以剛直态度陳述逆耳忠言,如清代朱彜尊《贈許容》詩“鲠言昨歎廷争息”所示,多用于朝堂谏诤場景。

網絡擴展解釋

“鲠言”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動詞用法:指堅決直率地言說,即直言不諱的行為。例如《後漢書》中記載任隗“鯁言直議,無所回隱”。
  2. 名詞用法:指剛直、坦率的言論。如《新唐書》提到韓愈“操行堅正,鯁言無所忌”。

二、詞源與引申

三、現代使用

在當代語境中,“鲠言”多用于書面或正式場合,形容敢于表達真實觀點、不畏權勢的言論,與“耿直”“剛正”等詞内涵相近。例如形容某專家“發表鲠言揭露行業亂象”。

相關詞彙

别人正在浏覽...

聱牙诘屈冰花不堪其憂程材逴俗絕物粗淡貂帳第二人恩實犯阙繁文缛禮高下宮溝構形國爾忘家耗竭紅頭子火燧佳城講耨揀信生戒行浄掃獗豎鈞天舉止靠家大空索索纜系羸北連夜列爵留後門艛艦忙叨叨泯靡女道佩玦砰駖偏愛搴陟洽賞萋蒿乞教靸鞵山外殊私四韻松香水泰嶽山踏破鐵鞋天殃鐵橋痛惜脫粟望烏台文陸無如箫管亵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