鲠言的意思、鲠言的詳細解釋
鲠言的解釋
(1).堅決直率地言說,直言。《後漢書·任隗傳》:“﹝ 任隗 ﹞獨與司徒 袁安 同心畢力,持重處正,鯁言直議,無所回隱。” 李賢 注:“鯁言,執議不移。”《新唐書·韓愈傳》:“操行堅正,鯁言無所忌。”《醒世恒言·隋炀帝逸遊召譴》:“陛下聖性毅然,孰敢上諫?或有鯁言,即令賜死。”
(2).堅決直率的言論,剛直的言論。 嶽珂 《桯史》卷十五引 宋 王才臣 《淳熙内禅頌》:“列聖一心,諱兵與刑,維鯁言是聽,惟大猷是經。”
詞語分解
- 鲠的解釋 鲠 (鯁) ě 魚骨:骨鲠在喉,不吐不快。 魚骨卡在嗓子裡。 直:骨鲠。鲠直(同“梗直”、“耿直”)。鲠言。 筆畫數:; 部首:魚; 筆順編號:
- 言的解釋 言 á 講,說:言說。言喻。言道。言歡。言情。言必有中(恘 )(一說就說到點子上)。 說的話:言論。言辭(亦作“言詞”)。語言。言語。言簡意赅。 漢語的字:五言詩。七言絕句。洋洋萬言。 語助詞,無義:
網絡擴展解釋
“鲠言”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基本釋義
- 動詞用法:指堅決直率地言說,即直言不諱的行為。例如《後漢書》中記載任隗“鯁言直議,無所回隱”。
- 名詞用法:指剛直、坦率的言論。如《新唐書》提到韓愈“操行堅正,鯁言無所忌”。
二、詞源與引申
- “鲠”本義為魚骨(如“骨鲠在喉”),引申為剛直、不屈服的特性。因此“鲠言”融合了“直言如鲠”的意象,既形容言論的直率,也暗含堅守原則的态度。
- 曆史文獻中多用于褒義語境,如宋人王才臣贊頌“維鯁言是聽”,強調對正直言論的重視。
三、現代使用
在當代語境中,“鲠言”多用于書面或正式場合,形容敢于表達真實觀點、不畏權勢的言論,與“耿直”“剛正”等詞内涵相近。例如形容某專家“發表鲠言揭露行業亂象”。
相關詞彙
- 鲠直:同“耿直”,指性格剛強正直。
- 骨鲠之臣:比喻敢于直谏的忠臣。
網絡擴展解釋二
《鲠言》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