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鲠切的意思、鲠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鲠切的解釋

剛正率直。《新唐書·文藝傳下·薛逢》:“﹝ 薛逢 ﹞持論鯁切,以謀略高自标顯。” 宋 王明清 《揮麈後錄》卷四:“若夫樂軟熟而憎鯁切,取諛美而捨忠良,雖 堯 舜 無以緻治。” 清 吳偉業 《行路難》詩之十一:“彈劾中黃門,鯁切無所避。”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鲠切”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字義及文獻解釋如下:

  1. 基本釋義
    “鲠切”意為“剛正率直”。其中:

    • “鲠”本指魚骨,引申為正直、不屈服,如成語“骨鲠之臣”;
    • “切”有切實、懇切之意,強調态度或言辭的直接與真誠。
      因此,“鲠切”多用于形容人性格剛強正直,言行坦率不阿谀。
  2. 使用場景
    該詞常見于書面語境,多用于描述曆史人物或文學形象的性格特質。例如:

    他為人鲠切,面對權貴亦敢直言不諱。

  3.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剛直、耿介、率真
    • 反義詞:圓滑、谄媚、阿谀

由于現有資料有限,以上分析主要基于字義和單一文獻解釋。如需更詳細的古代用例或語境分析,建議參考更多古籍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什麼意思

“鲠切”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字,指的是魚類等食物中的魚刺被卡在喉嚨中無法咽下的感覺,非常不舒服。

拆分部首和筆畫

“鲠切”的拆分部首是魚(魚)和刀(刂),其中“魚”在左邊,刀”在右邊。 “鲠切”的筆畫數是11畫。

來源

“鲠切”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古人經常以“魚骨入喉”來形容各種事情中卡殼無法解決的情況,而“鲠切”就是其中的一個詞語表達形式。

繁體

“鲠切”的繁體字是「鯁切」。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以《康熙字典》為例,其中的寫法是「鮯齧」。

例句

1. 吃魚的時候要小心,别讓魚刺卡在喉嚨裡,否則會很鲠切。

2. 我剛才吞了一塊肉,結果魚刺卡在了喉嚨裡,真是太鲠切了。

組詞

鲠痛、鲠塞、鲠難、切齒、切痛

近義詞

難咽、窒息、噎住、卡住、噎着

反義詞

順暢、通順、順利、順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