苞筍的意思、苞筍的詳細解釋
苞筍的解釋
冬筍。《東觀漢記·馬援傳》:“ 援 好事,至 荔浦 ,見冬筍,名曰苞筍。” 晉 左思 《吳都賦》:“苞筍抽節,往往縈結。”
詞語分解
- 苞的解釋 苞 ā 花托下面像葉的小片:花苞。苞片。含苞待放。 茂盛:竹苞松茂。 筆畫數:; 部首:艹; 筆順編號:
- 筍的解釋 筍 ǔ 竹子初從土裡長出的嫩莖、芽,又稱“竹筍”,可以做菜吃。可食用者主要有“毛竹筍”、“慈竹筍”、“麻竹筍”等。 竹子的青皮:筍席(用竹青編成的席子)。 古同“榫”。 筆畫數:; 部首:竹; 筆順
網絡擴展解釋
“苞筍”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苞筍指冬筍,即竹子在冬季生長出的嫩芽,可作為蔬菜食用。該詞由“苞”(花未開時包裹花蕾的小葉)和“筍”(竹的嫩芽)組合而成,強調其包裹未展的形态特征。
二、文獻出處
- 《東觀漢記·馬援傳》記載:“援好事,至荔浦,見冬筍,名曰苞筍。”說明漢代已有此稱。
- 左思《吳都賦》提到:“苞筍抽節,往往萦結。”描述冬筍生長時的纏繞狀态。
三、字義分解
- 苞:原指花蕾外包裹的葉片,引申為“叢生茂密”(如“竹苞松茂”)。
- 筍:竹的嫩芽,按季節分為冬筍、春筍等,其中冬筍因冬季埋藏土中、質地鮮嫩而受推崇。
四、相關擴展
冬筍因口感脆嫩、營養豐富,常用于中式菜肴(如腌笃鮮、油焖筍)。其名稱“苞筍”突顯了未破土時的包裹狀态,與春筍(已出土)形成對比。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烹饪應用,可參考《東觀漢記》《吳都賦》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苞筍(bāo sǔn)是指竹子的嫩芽,也常用來指露出地面的嫩芽。下面是關于苞筍的一些相關内容:
拆分部首和筆畫
苞筍的拆分部首是⺮(zhú)部,共有9個筆畫。
來源
苞筍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形容竹子嫩芽的意思。
繁體
苞筍的繁體字為「苞筍」。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苞筍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通常使用竹子的草字頭(⺮部),再加上芽的意思。
例句
1. 我喜歡吃酸辣苞筍湯。
2. 這道菜裡的苞筍太嫩了。
組詞
組詞方面,苞筍可以和其他詞彙組合成各種描述食材或菜肴的詞語,例如:酸辣苞筍、蒜香苞筍、麻辣苞筍等等。
近義詞
與苞筍相似的詞語包括竹筍、嫩筍等。
反義詞
苞筍的反義詞是老筍,指的是竹子長成後的筍。
希望以上内容對你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