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耕牛為主遭鞭杖的意思、耕牛為主遭鞭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耕牛為主遭鞭杖的解釋

民間傳說:一位牧童在牧牛時睡着了,這時來了一隻虎,牛急忙用角觸醒牧童,牧童反以為擾了自己的清夢,怒而将牛鞭打。在 元 雜劇中,常作為恩将仇報的典實引用。 元 孔學詩 《東窗事犯》第一折:“你道是先打後商量,做了個耕牛為主遭鞭杖。”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耕牛為主遭鞭杖”是一個源自元代雜劇的典故,其核心含義為恩将仇報或善行反遭惡果。以下是詳細解釋:


典故來源與故事背景

據元雜劇《東窗事犯》(孔文卿著)記載:
一名牧童在放牛時睡着,此時有猛虎靠近,耕牛為保護主人用角觸醒牧童。然而,牧童誤以為牛打擾自己休息,反而鞭打耕牛。這一情節被後世視為“施恩反受責難”的典型事例引用。


寓意與引申

  1. 恩将仇報的象征:比喻善意或忠誠之舉被誤解,甚至招緻懲罰。
    • 例如:元雜劇《生金閣》中台詞“罷!罷!罷!我倒做了耕牛為主遭鞭打”,表達對善行無好報的憤懑。
  2. 文學中的批判:元代劇作常借此諷刺社會不公,或暗喻忠臣遭昏君迫害的曆史現實。

文化應用與延伸


此典故多見于元曲,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批判性。若需更多曆史用例,可參考《東窗事犯》等元代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耕牛為主遭鞭杖》的意思

《耕牛為主遭鞭杖》是一句成語,意思是原本應該是主導地位的人反而受到了指責和責罰。

拆分部首和筆畫

《耕牛為主遭鞭杖》的拆分部首是: - 耳(ěr):表示耕牛的部首 - 革(gé):表示鞭杖的部首 - 又(yòu):表示主動的意思 - 阝(fu):表示被動的意思

這句話的總筆畫數為32。

來源和繁體形式

《耕牛為主遭鞭杖》的來源可追溯到戰國時期的《孟子·公孫丑下》:“丑曰:‘邦有道,則耕者耕,耘者耘…’”,意思是隻有國家政治清明,農民才能夠安心耕作。

繁體形式為《耕牛為主遭鞭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如《耕牛為主遭鞭杖》可以寫作《耕牛爲主遭鞭杖》。

例句

在一個團隊中,如果領導者經常犯錯,下屬們就會感到《耕牛為主遭鞭杖》。

組詞

- 耕耘 - 耕作 - 耕地 - 鞭杖 - 受鞭笞

近義詞

- 倒戈相向 - 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 懸崖勒馬

反義詞

- 主導地位 - 有求必應 -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