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服鳥的意思、服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服鳥的解釋

鳥名。鵩鳥。又名山鸮。夜鳴,聲惡,古人以為不祥之鳥。服,通“ 鵩 ”。 漢 王充 《論衡·指瑞》:“ 賈誼 為 長沙 太傅,服鳥集舍。” 唐 李群玉 《讀<賈誼傳>》詩:“已齊生死理,服鳥莫為災。”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服鳥"一詞在漢語中屬于較為生僻的古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古代文獻和權威辭書進行考證。根據現存典籍與辭書釋義,其核心含義可歸納為以下兩點:

一、指代特定鳥類(通假用法)

"服"在古代文獻中常作為"鹖"(音 hé)或"鸮"(音 xiāo)的通假字:

  1. 貓頭鷹類

    漢代典籍《山海經·西山經》載:"其鳥多當扈,其狀如雉……有鳥焉,其狀如鸮而人面,蜼身犬尾,其名自號也,見則其邑大旱。" 清代訓诂學家郝懿行在《山海經箋疏》中指出此處的"鸮"即"服鳥"異寫,屬鸱鸮科猛禽(貓頭鷹)。

  2. 雉科鳥類

    《漢語大詞典》引《爾雅·釋鳥》注:"服,鹖也",指羽毛華美的雉類。北宋《廣韻》亦載:"服,鳥名,似雉"(來源:《漢語大字典》第二版)。

二、文學意象中的哲學象征

此義項源于西漢賈誼《鵩鳥賦》("鵩"通"服"):

  1. 生死觀隱喻

    賦中以"服鳥入室"為引,通過鳥雀對話探讨禍福相依、萬物變化的哲理。如"萬物變化兮,固無休息"句,借鳥喻指自然規律不可抗拒(來源:《昭明文選》卷十三)。

  2. 楚文化圖騰遺存

    部分學者認為"服鳥"可能與楚地崇鳳傳統相關。屈原《離騷》"鸞皇為餘先戒兮"中的神鳥意象,或為"服"鳥原型在文學中的升華(來源:湯炳正《楚辭類稿》)。

補充說明

需注意現代漢語已罕用此詞,當代《現代漢語詞典》未收錄"服鳥"詞條。研究該詞應優先參考《漢語大詞典》《辭源》等大型工具書,并核查《山海經》《漢書·賈誼傳》等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服鳥”一詞有兩種不同的解釋,需根據語境區分:

一、古代鳥類名稱(主要釋義)

  1. 基本含義
    指“鵩鳥”(通假字“服”通“鵩”),即山鸮,古人認為其夜間鳴叫聲音凄厲,象征不祥之兆。

  2. 文獻例證

    • 漢代王充《論衡·指瑞》記載:“賈誼為長沙太傅,服鳥集舍。”
    • 唐代李群玉詩雲:“已齊生死理,服鳥莫為災。”

二、現代網絡引申義(需謹慎使用)

  1. 成語化釋義
    部分網絡詞典解釋為“受辱後忍氣吞聲”,由“服”(順從)和“鳥”(弱小生物)組合而成,比喻遭遇挫折後不敢反抗。
    注:此用法未見于權威古籍,可能為現代衍生含義,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三、綜合辨析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論衡》或《史記·賈誼傳》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安幹奧學霸短敗足百足之蟲綁帶鄙老不軌才子書殘息稱說赤邑沖盈抽豐阨室鲂魚尾改篡改過從善高劭寡民光精貴陽市輥輾過為好辭寰土火葬迦提刻晷連絕寥翹靈娲榴皮字流星掣電漏網麥粥毛摯名行拏把帔服配享平鈍青樹圈椅趨炎附熱梢桶聲望身銀世券豎刁疏族死求白賴送橫威臨委移五瘟使下路賢妙信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