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給以生命。 晉 陶潛 《與子俨等疏》:“天地賦命,生必有死。”
(2).指命運。 南朝 宋 鮑照 《代空城雀》詩:“賦命有厚薄,長嘆欲如何?” 宋 王禹偁 《謝除刑部郎中知制诰啟》:“自知賦命之多奇,每愧浮口之過實。” 清 陳康祺 《燕下鄉脞錄》卷十三:“微眚見黜,固由賦命之奇,然亦太使氣已。”
“賦命”是一個古典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給以生命
指天地或自然賦予生命,常用于哲學或文學語境。例如晉代陶潛《與子俨等疏》中“天地賦命,生必有死”,強調生命由自然規律支配。
指命運
表示個體既定的命運軌迹。南朝鮑照《代空城雀》的“賦命有厚薄”與杜甫“百年賦命定,豈料沉與浮”均體現對命運差異的感歎。
該詞現代多用于學術或文學領域,日常較少見。網絡釋義中,網友多将其與“宿命論”關聯,強調不可抗性。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文或曆史用例,可參考《陶淵明集》《鮑參軍集》等古籍文獻。
賦命(fù mìng)一詞由兩個漢字組成,包含“賦”和“命”兩個部分。其中,賦的部首是貝,筆畫數為5;命的部首是口,筆畫數為8。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意味着賦予生命或命運。在古代漢字書寫方式中,賦命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但基本的含義都保持一緻。
在繁體字中,賦命的寫法一般保持不變。部分繁體字版本可能存在細微的差異,但整體形狀和意義與簡體字相似。
以下是賦命這個詞在句子中的一個例子:“他們相信每個人都被賦予了命運,但是我們也有能力去改變它。”
與賦命相關的其他詞彙包括賦予、命運、使命、命令等。這些詞彙與賦命在意義上有一定的聯繫,可以用來進一步描述或解釋這個詞的含義。
在反義詞方面,與賦命相對的詞彙可能包括剝奪、失去、無命等。這些詞彙表示與賦命相反或相對的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