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賦祿的意思、賦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賦祿的解釋

(1).賦稅與祿賞。《管子·大匡》:“乃輕稅,弛關市之征,為賦祿之制。”

(2).給予俸祿。《管子·山至數》:“君以币賦祿,什在上。” 宋 王安石 《上皇帝萬6*6*書》:“然而前世置員蓋甚少,而賦祿又如此之薄,則財用之所不足,蓋亦有説矣。”《續資治通鑒·宋高宗紹興五年》:“今州縣胥吏,未嘗賦祿,皆蠶食百姓而已。”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賦祿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賦祿是漢語中由“賦”與“祿”組合而成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詞義溯源與基本解釋 “賦”本義為“授予”“給予”,如《說文解字》釋為“賦,班也”;“祿”指古代官吏的俸給或爵位,如《廣雅》注“祿,位也”。二者組合後,“賦祿”在古漢語中特指君主對臣子授予官職或俸祿的行為。例如《漢書·食貨志》載“賦祿者,所以均勞逸而平其施也”,體現其分配職能。

二、引申與擴展含義 隨着語言發展,“賦祿”衍生出兩種延伸用法:一指國家財政體系中按等級分配的俸祿制度,如《周禮》所述“以九賦斂財賄,以九式均節財用”;二可泛指社會資源或利益的分配機制,如宋代經濟文獻中“賦祿之制,當與天下共之”的表述。

三、現代語境應用 在當代漢語中,該詞主要保留于曆史文獻研究及制度史讨論範疇。例如研究明代官僚體系時,會涉及“賦祿标準與官員品階的對應關系”等命題。現代權威辭書如《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給予俸祿;所授的祿位”(商務印書館,2012年版)。

(注:本文釋義綜合參考自《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電子版、中華書局《古代漢語詞典》及《周禮注疏》研究成果,具體文獻可訪問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文獻中心ncpssd.org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賦祿”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賦稅與祿賞

指國家征收的賦稅和用于賞賜的俸祿。這一含義在《管子·大匡》中有明确記載:“乃輕稅,弛關市之征,為賦祿之制。” 說明古代通過調整稅收和祿賞制度來管理財政。

二、給予俸祿

指君主或朝廷向官員發放俸祿的行為。例如《管子·山至數》提到:“君以币賦祿,什在上。” 宋代王安石在《上皇帝萬言書》中也提到,前代官員俸祿微薄導緻財政問題,進一步印證了這一用法。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管子》及宋代相關史料。

别人正在浏覽...

安所辨覈伯王補谥滄熱楚管蠻弦毳錦彈絲品竹大堂定着防畛範世吠雪非異人任楓落豐孰海魚患得患失驩咍嗢噱歡送虎侯會道門火繩獲知簡練減壓椒閣交火交訟吉蔔精巧謹飾久喪蹶踣軍容口熟來王蘭棹老而不死廪銀栗然六朝金粉末材剖決如流遣派謙書起稿柔活三魂七魄生疾使車識丁訟鹿台馭鐵人三項惋結完身蜿蜒曲折笑裡刀謝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