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附律的意思、附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附律的解釋

增附的律例。《舊唐書·蕭鈞傳》:“太常樂工 宋四通 等為宮人通傳信物, 高宗 特令處死,乃遣附律, 鈞 上疏言:‘ 四通 等犯在未附律前,不合至死。’”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附律”是一個相對生僻的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主要出現在特定的曆史或法律文獻語境中。其核心含義可以從字面拆解和文獻用例來理解:

  1. 字義拆解與核心含義:

    • 附: 本義指依附、附着、附加。引申為次要的、附屬的、額外的。
    • 律: 本指音律,後主要指法律、法令、規則、準則。特指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規範性條文。
    • 合義: “附律”通常指附屬的法律條文、附加的法規或補充性的規章。它并非獨立存在的主法,而是作為對主法(如律、典)的補充、解釋或實施細則而存在。
  2. 曆史與文獻中的用法:

    • 在中國古代法律體系中,“律”是主要的、基本的法典(如《唐律疏議》、《大明律》)。而“附律”則可能指附屬于這些主律之後的補充規定、條例、則例或司法解釋。例如,在清代,“則例”常被視為律的補充,具有“附律”的性質(參考《清史稿·刑法志》等文獻)。
    • 它也可以指在特定領域或針對特定事項制定的、從屬于更高級别法律的細則或規章。例如,在近代或特定機構内部,可能會制定“附律”來補充主章程或主法規。
    • 在更廣義的語境下,“附律”有時也用于指稱附加的規則或約束性條款。
  3. 現代語境與使用:

    • 在現代漢語中,“附律”一詞已非常罕見。表達“附屬法規”、“實施細則”、“補充規定”等概念時,更常使用“條例”、“細則”、“辦法”、“規定”、“規則”、“附件”、“附錄”等詞彙。
    • 它可能偶爾出現在研究古代法律、曆史文獻或特定專業領域的文本中。

“附律”意指附屬的、附加的法律條文或規章。它強調其從屬性和補充性,通常作為主法律或主章程的配套規定存在,用以細化、解釋或補充主法的内容。該詞具有鮮明的曆史色彩,在現代法律和日常語言中已基本被更具體的術語所取代。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附律”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主要與古代法律相關。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2.結構與發音

3.曆史用例

4.現代應用

“附律”是古代法律術語,指補充性的律例,其核心在于對原有法律的擴展與修正。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案例或曆史背景,可參考《舊唐書》相關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

百雜香闆田報喜閉革伯父不上不下采攫出自意外詞筒怱明觕定刀俎大小禮大自然地價稅二韭法燭該放顧報閨教顧循恍然大悟婚啓簡絲數米攪動旌幹金鞯科頭袒體流行羅紋冒兒咕咚馬帚民族形式撓抗年代裴回平等互利貧索七寶樓台任官日升月恒塞耳偷鈴殺風上春善行無轍迹繩墨世外事證算得擡秤讨伐吐珠網戶頑坐僞端偎依無顔之冠香玉銷铄寫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