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律的意思、附律的詳細解釋
附律的解釋
增附的律例。《舊唐書·蕭鈞傳》:“太常樂工 宋四通 等為宮人通傳信物, 高宗 特令處死,乃遣附律, 鈞 上疏言:‘ 四通 等犯在未附律前,不合至死。’”
詞語分解
- 附的解釋 附 ù 另外加上,隨帶着:附體。附件。附帶(a.另外有所補充的;b.非主要的)。附庸。附會(a.把不相關連的事勉強拉到一起,如“牽強附附”;b.組織文章、布局謀篇、命意修辭等創作活動,如“精思附附,十
- 律的解釋 律 ǜ 法則,規章:紀律。法律。定律。規律。清規戒律。律師。 約束:律己。 中國古代審定樂音高低的标準,把聲音分為六律(陽律)和六品(陰律)。合稱“十二律”:律呂(古代用竹管制成的校正樂律的器具,以管
網絡擴展解釋
“附律”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主要與古代法律相關。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 附律指增附的律例,即對原有法律條文進行補充或附加的條款。例如在唐代,《舊唐書·蕭鈞傳》記載了相關案例:太常樂工宋四通因違反宮規被處死,但因犯罪時間在“附律”頒布前,蕭鈞據此主張不應判死刑。
2.結構與發音
- 拼音:fù lǜ
- 結構:均為左右結構(“附”與“律”均為左右字形)。
3.曆史用例
- 該詞常見于古代法律語境,強調法律條文的補充性。如唐代司法實踐中,新增律例需明确是否溯及既往,體現了古代法律對程式合法性的重視。
4.現代應用
-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主要出現在曆史文獻或法律史研究中。
“附律”是古代法律術語,指補充性的律例,其核心在于對原有法律的擴展與修正。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案例或曆史背景,可參考《舊唐書》相關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二
附律的意思
-------------------
附律(fù lǜ),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具有着一定的含義和用法。它可以表示“附屬于法律之中”或“依附于法律”。這個詞語在法律領域中經常被使用,用來強調某種規定或行為與法律的關聯性。
拆分部首和筆畫
-------------------
附律的第一個字“附”(fù)由部首阜(fù)和右邊的複(fù)組成,共有9個筆畫。第二個字“律”(lǜ)由部首彳(chì)和右邊的“聿”(yù)組成,共有9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字
-------------------
附律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過程中。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經曆了一些變化,繁體字中的“附”字通常是由更多的筆畫構成。但在現代漢字标準化的規範下,簡化字“附”成為了常見的用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
-------------------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較為複雜,與現代的簡化字有所不同。根據古籍記載,古代漢字中的“附”字在左邊多有額外的構造,如由部首阜、隹、廠組成。而“律”字在古代寫法中,右邊的“聿”可能會更加複雜,包括更多的筆畫和結構。
例句
------------------
1. 在一部成熟的法律體系中,各項規定必須緊密附律,以确保法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2. 這個行為與現行法律不附律,可能會面臨處罰。
組詞、近義詞與反義詞
---------------------------
組詞:附則、附加、附屬、律例、律令、法律
近義詞:附屬、從屬、附則、附加
反義詞:違法、非法、違規、不合法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