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伏節的意思、伏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伏節的解釋

猶言殉節。指為維護某種事物或追求理想而死。《漢書·刑法志》:“於是師旅亟動,百姓罷敝,無伏節死難之誼。”《三國志·魏志·高貴鄉公髦傳》:“ 餘 颠沛殞斃,殺身濟君。其下司徒,署 餘 孫 倫 吏,使蒙伏節之報。” 唐 陳子昂 《為金吾将軍陳令英請免官表》:“﹝五人﹞皆伏節盡忠,身死王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伏節”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差異,需結合權威資料綜合解釋:

一、主要含義:殉節、堅守氣節

多數權威資料(如漢典、古籍引用)指出,“伏節”指為維護信念、理想或氣節而犧牲生命,常見于曆史文獻。例如:

二、其他釋義:節氣相關(存疑)

部分非權威資料(如)稱“伏節”指農曆二十三至二十五日的炎熱天氣,屬于夏季尾聲,與農事活動相關。但此解釋未被主流古籍或權威辭書收錄,可能為地域性用法或誤傳。

三、使用場景

  1. 文學曆史:描述忠臣義士的犧牲精神,如“伏節死難”。
  2. 道德評價:用于褒揚堅守原則的行為,如“伏節盡忠”。

四、字義解析

建議:若用于學術或正式寫作,建議以“殉節”釋義為主,并參考《漢書》《三國志》等古籍用例。如需了解農事相關含義,需進一步考證地方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伏節(fú jié)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在農曆正月沿襲下來的一種節氣。它是中國傳統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通常在每年的2月4日左右。接下來,讓我們來看一下伏節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 拆分部首和筆畫:伏節由“人”和“月”兩個部首組成,總共有7畫。 - 來源:伏節一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農耕社會,這是農民們根據日曆和天文現象進行農事活動的标志。 - 繁體:伏節是伏節的繁體字寫法。 -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漢字古籍中,伏節有時寫作“伏絕”或“伏絕”。 - 例句:這個例句展示了伏節在農事活動中的應用:“在伏節期間,農民會采取適當的措施保護莊稼,以應對高溫天氣。” - 組詞:與伏節相關的組詞有伏天、伏日、伏蒸等。 - 近義詞:與伏節意義相近的詞語有“仲春”、“重陽”等。 - 反義詞:與伏節意義相反的詞語沒有一個明确的反義詞,但可以考慮與寒冬相對的“盛夏”作為概念上的反義。 希望這些簡要信息能夠幫助您理解伏節這個詞語的意思和相關内容!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