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蠹的意思、浮蠹的詳細解釋
浮蠹的解釋
靡費;空耗。 明 危素 《日損齋筆記·大元故翰林侍講學士谥文獻黃公神道碑》:“公莅是役,撙節浮蠹,還其餘錢,争歡呼而去。” 明 張居正 《答薊鎮總兵戚南塘計邊事書》:“凡浮蠹冗食之人,悉宜除汰。”
詞語分解
- 浮的解釋 浮 ú 漂在水面上,與“沉”相對:浮橋。浮力。浮标。浮萍。浮泛。浮沉。漂浮。浮光掠影。 表面的:浮皮兒。浮土。浮雕。 空虛,不切實:浮誇。浮華。 不沉靜,不沉着:輕浮。浮躁。 暫時的:浮記。浮支。 可
- 蠹的解釋 蠹 ù 蛀蝕器物的蟲子:蠹蟲。木蠹。書蠹。蠹魚。 蛀蝕:流水不腐,戶樞不蠹。蠹蛀。蠹害。蠹弊(弊病,弊端)。 筆畫數:; 部首:蟲;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浮蠹”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及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 拼音:fú dù
- 詞義:指靡費、空耗,即不必要的浪費或虛耗資源。
二、詞源與結構
- “浮”:本義為漂浮、表面化,引申為虛浮、不切實際。
- “蠹”:原指蛀蟲,比喻侵蝕、消耗。
- 組合含義:形容像蛀蟲一樣侵蝕資源的虛浮浪費行為,強調無意義的消耗。
三、使用場景
- 曆史文獻:
- 明代危素《日損齋筆記》中提到“撙節浮蠹”,指在工程管理中削減不必要的開支(例:節省浮蠹,返還餘錢)。
- 張居正《答薊鎮總兵戚南塘計邊事書》中主張“除汰浮蠹冗食之人”,即裁撤虛耗俸祿的冗餘人員。
- 現代適用:
- 可用于批評財政、管理中的鋪張浪費現象,如“減少浮蠹,優化資源配置”。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靡費、虛耗、揮霍
- 反義詞:節儉、節省、節流
五、總結
“浮蠹”多用于書面或正式語境,側重指表面化、無實際價值的消耗,常見于曆史文獻或資源管理相關的讨論中。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典籍出處,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明代相關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浮蠹(fú dǔ)這個詞的意思是指水面上浮動的藻類和水草,也可以用來形容遊蕩懶散的生活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浮(氵⺼日)蠹(虍⺏書)
來源:《說文解字》中解釋為水中的浮遊生物,後來引申為形容人的懶散态度和行為。
繁體:浮蠹。
古時候漢字寫法:沒有古代漢字寫法的相關資料。
例句:他整天無所事事,就像浮蠹一樣。
組詞:浮蠹狀态、浮蠹生活、浮蠹行為。
近義詞:懶散、遊手好閑、無所事事。
反義詞:勤奮、積極、有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