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棴常的意思、棴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棴常的解釋

木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棴常”為漢語中較為罕見的古語詞,其釋義可從字形與文獻用例角度分析:

一、字義解析

“棴”在《漢語大詞典》中标注為“音服”,本義指古書上記載的一種樹木,其木質堅硬,後引申為“遵循、依附”之意;“常”則指常規、法度,如《說文解字》釋為“下帬(裙)也”,後通“裳”,代指禮儀制度。二字連用,多指符合傳統禮制的行為或器物形制。

二、文獻用例

《周禮·考工記》中有“棴常之度”的記載,據清代學者孫诒讓考證,此處“棴常”特指古代車輿部件需符合禮制規定的尺寸标準。此用法體現了古代手工業對禮法制度的嚴格遵循。

三、現代語義流變

在當代方言研究中,“棴常”一詞于閩南語系中仍保留“遵循慣例”的引申義,如《閩南方言大詞典》收錄該詞為“辦事守舊”的俚語表達。

(注:主要參考資料來源于《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2年版、《周禮正義》中華書局點校本、《閩南方言大詞典》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網絡擴展解釋

“棴常”是一個古代文獻中提到的樹木名稱,具體解釋如下:

  1. 基本含義
    “棴常”是複合詞,指古書上記載的一種特定樹木,具體樹種未詳。該詞由“棴”(sù)和“常”組成,其中“棴”為木名,“常”可能表示其常見性或固定特征。

  2. 讀音與文獻來源

    • 讀音為sù cháng,其中“棴”在此語境中讀作“sù”。
    • 最早見于《集韻》《類篇》等古代字書,描述為“樹名”。
  3. 字形與結構

    • “棴”為木部漢字,總筆畫12畫,部首為“木”,筆順編號為123435115254。
    • 其異體寫法或相關記載多見于傳統字書,如《康熙字典》。
  4. 其他說明

    • 現代已無明确對應的樹種考據,可能因年代久遠或文獻失傳,僅作為古漢語詞彙保留。
    • 該詞未在現代漢語中廣泛使用,多用于古籍研究或特定文化場景。

如需進一步了解字形演變或文獻原文,可參考《康熙字典》《漢典》等權威辭書(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白幹拔節班輸并驅争先慘愧馳高鹜遠箠撻村蠢麤濁丹青手道同得得颠崖蛁蟟發篇風景畫撫緝幹索幹系河系锽锽喙息貨架競今疏古緊媚緊縮濟危積薪候燎客作兒款東坤宅老友樂颠颠料倉離詭賃土錢浏飙鳴珂曲驽疴盼想破門凄悼怯懦起伏蚯蚓傷面子市利錢石榴裙收生婆樞副術計順迎松下擡駕通天危峨無柰舷邊小殓小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