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帉錔的意思、帉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帉錔的解釋

古代飾有小鈴的囊帕。亦指作裝飾之小鈴。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丙編》卷二:“告身五綵絲囊,幖首純紅而繪如琱玉者最高……絲囊之制,以小鈴十繫之,按式名曰帉錔。黃金、塗金、白金三等,外庭之繫,惟白金耳。”《宋史·輿服志一》:“﹝芳亭輦﹞兩面朱緑牕花版,外施紅絲網綢,金銅帉錔,前後垂簾,下設牙牀、勾闌。”《宋史·輿服志六》:“﹝皇太子冊﹞貫以金絲,首尾結為金花,飾以帉錔。”《明史·輿服志一》:“纓上施抹金銅寶蓋,下垂青線帉錔。”《明史·輿服志一》:“蓋施黃綺瀝水三層,銷金鸞鳳文,鳳頭下垂紅帉錔。”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根據現有搜索結果和權威資料,“帉錔”一詞并未在提供的高權威性網頁中被收錄或解釋。可能原因如下:

  1. 詞形存疑
    該詞可能為罕見生僻詞、古籍訛字或現代輸入錯誤。例如:

    • “帉”單字在古漢語中可指頭巾或覆蓋物(類似“帊”),但現代極少使用;
    • “錔”指金屬套或覆蓋物,《說文解字》釋為“以金有所冒也”。
  2. 組合詞可能性
    若作為組合詞,可能指古代器物上的覆蓋部件(如頭巾狀金屬套),但缺乏權威文獻佐證。類似生僻詞如“褦襶”(指笨拙)、“龃龉”(指不合)等,均需依托古籍用例釋義。

  3. 建議核實方向

    • 檢查是否為“帊錔”“巾錔”等相似詞
    • 提供上下文或古籍出處
    • 參考《漢語大詞典》《辭源》等專業辭書

建議通過權威古籍數據庫或專業辭書進一步考證該詞。若為現代新造詞,則需結合具體語境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帉錔(fú qī)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部首是衣和金,共有13畫。這個詞來源于《說文解字》中的“帉”字,意為“盛裝”,形容衣着整齊華麗。而“錔”則是古代指佩戴在腰帶上的金屬裝飾物,用以襯托服飾的美感。 在繁體字中,帉錔的寫法為「帉鐸」。 在古代漢字中,字的形狀和結構與現代有所不同。古時候的帉字寫作「衤六土」,而錔字寫作「金阝羊」。這些變化體現了漢字的演變和發展。 一些例句中使用了帉錔,例如: 1. 他穿着帉錔,顯得非常雍容華貴。 2. 她佩戴了一塊華麗的帉錔,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帉錔的組詞可以有:帉衣、錔飾、服錔等。 近義詞可以是:裝扮、禮服、盛裝等。 反義詞可以是:樸素、簡樸、平常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