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什麼,恨什麼,态度很鮮明。 續範亭 《延安五老》詩:“愛憎分明是本色,疾惡如仇不寬恕。”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愛憎分明漢語 快速查詢。
“愛憎分明”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可拆解為以下三個層面:
字面構成
深層内涵 該成語描述個體在價值判斷中展現的鮮明态度:對符合道德标準的人事懷有真摯情感(愛),對違背原則的現象持堅決否定(憎)。這種态度往往基于穩定的價值觀體系,如《論語》中“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的哲學基礎。
應用場景
需注意的是,該成語強調理性判斷而非情緒化傾向,與偏執、極端的情感宣洩存在本質區别。其使用場景多帶有褒揚性質,但在特殊語境下也可能暗含對缺乏包容性的批評,需結合具體語境分析。
《愛憎分明》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對喜歡和讨厭的事物态度明确、分明。
拆分部首和筆畫:
《愛憎分明》的拆分為:爪(爪子)、⺍(廠字頭)、彳(行走的人)。這個詞共有11個筆畫。
詞語來源:
《愛憎分明》最早出現在《孟子·公孫丑上》這本書中。在這本書中,對于愛憎分明的描述是指人應該有對喜歡和讨厭的事物有一個清晰的判斷。後來,這個成語就被廣泛應用于日常生活中。
繁體:
《愛憎分明》的繁體字是「愛憎分明」。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有些字形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不過,無論古代還是現代,這個成語的含義都是相同的。
例句:
1. 他對待朋友非常愛憎分明,不會摻雜着任何虛僞。
2. 她總是愛憎分明地表達自己的意見,不會輕易妥協。
組詞:
愛恨、愛憎、愛和恨、分明
近義詞:
明辨是非、喜怒哀樂皆真切
反義詞:
模棱兩可、含糊其辭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