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風刺的意思、風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風刺的解釋

諷刺。用含蓄的語言勸告或揭露。語出《詩序》:“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 鄭玄 箋:“風化、風刺,皆謂譬喻不斥言也。” 宋 歐陽修 《歸田錄》卷二:“間以滑稽嘲謔,形於風刺。” 明 陶宗儀 《辍耕錄·輥吝谝三卦》:“三卦切中時病,真得風刺之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根據多個權威詞典和文獻的釋義,“風刺”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可歸納如下:

一、核心詞義

“風刺”指通過含蓄的語言進行勸告或揭露,與現代漢語中的“諷刺”含義相近,但更強調婉轉的表達方式。例如《詩序》中提到“下以風刺上”,即百姓通過隱喻手法向統治者提出批評。

二、詞源考據

該詞源自《詩經》的文學批評理論,《詩序》記載:“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鄭玄進一步注解為“皆謂譬喻不斥言也”,說明其本質是通過比喻而非直白指責來實現社會功能。

三、用法特點

  1. 委婉性:區别于直接批評,如宋代歐陽修在《歸田錄》中“形於風刺”,即借滑稽诙諧之語暗含勸誡;
  2. 文學功能:明代陶宗儀評價“三卦切中時病,真得風刺之正”,強調其對時弊的精準隱喻;
  3. 雙向性:既可用于自上而下的教化(風化),也可用于自下而上的勸谏。

四、相關延伸

英文譯作“satire with implicit criticism”,近義詞包括“諷谏”“譏刺”,但“風刺”更側重《詩經》傳統下的文學表達範式。

需要說明,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多出現于古典文獻研究領域。如需進一步考證具體古籍用例,可參考《毛詩正義》《歐陽修全集》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風刺(fēng cì)是指一種通過嘲笑、諷刺或諷刺來揭示社會問題或表達批評的文學藝術形式。現在我們來看一下這個詞的構成和來源。 - 拆分部首和筆畫:《風刺》這個詞由兩個部分組成。第一個部分是“風”(fēng),它的拆分部首是風,并且由四畫組成。第二個部分是“刺”(cì),它的拆分部首是刀,并且由七畫組成。 - 來源:《風刺》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學創作。它在古代被用來形容一種以諷刺或嘲笑的方式來表達對社會現象和人們行為的批評。 - 繁體字:《風刺》的繁體字形式是「風刺」。 -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中,「刺」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它在古代的寫法是「剌」。 - 例句:這個政治漫畫以風刺的方式描述了政府的腐敗現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