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奉常的意思、奉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奉常的解釋

(1). 秦 九卿之一。《漢書·百官公卿表》:“奉常, 秦 官,掌宗廟禮儀,有丞。 景帝 中六年更名太常。” 顔師古 注:“太常,王者旌旗也。畫日月焉,王有大事則建以行,禮官主持之,故曰奉常也。後改曰太常,尊大之義也。”

(2).保持恒久。 宋 範成大 《古鼎作香爐》詩:“雲雷縈帶古文章,子子孫孫永奉常。”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奉常”是古代官職名稱,在不同曆史時期有演變和延伸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官職含義

  1. 起源與職責
    奉常為秦朝設立的九卿之一,主要掌管宗廟禮儀及祭祀事務,屬禮官之首。根據《漢書·百官公卿表》記載,其官署設丞輔佐,漢景帝中六年(前144年)更名為“太常”。

  2. 曆史演變

    • 漢代:漢惠帝時短暫恢複“奉常”舊稱,景帝後固定為“太常”;
    • 唐代:唐高宗龍朔二年(662年)改太常為奉常,鹹亨元年(670年)複原名;
    • 其他時期:漢末建安年間及曹魏時期也有短暫改稱記錄。
  3. 職能延伸
    除禮儀外,還涉及天文曆法、教育(如太學管理)等事務,成為綜合性的中央機構。

二、引申含義

在文學語境中,“奉常”可表示保持恒久。例如宋代範成大《古鼎作香爐》詩雲:“子子孫孫永奉常”,此處借喻傳承與持久。

三、參考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奉常(fèng cháng)這個詞多層含義,起源于中國古代文化。它的拆分部首是“奉”和“常”,根據筆畫順序,分别是3畫和5畫。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佛教文化和官方禮儀制度。在繁體字中,奉常的寫法保持不變。古時候,漢字寫法略有不同,但基本保持了“奉”和“常”的字形。 例句: 1. 他一直奉常敬業,從不偷懶。 2. 她對家族的傳統非常奉常,每年都會舉辦盛大的祭祖儀式。 組詞: - 奉命(fèng mìng):按照命令行事。 - 供奉(gòng fèng):向神靈或偉大的人物獻祭或供養。 - 奉行(fèng xíng):遵循、實行。 - 奉承(fèng chéng):恭維、讨好他人。 近義詞: - 遵循(zūn xún):秉持、遵守。 - 敬奉(jìng fèng):敬重、順從。 反義詞: - 違背(wéi bèi):違反、違抗。 - 不顧(bù gù):不在乎、不考慮。 希望這些信息對您有幫助。如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