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石的意思、匪石的詳細解釋
匪石的解釋
非石,不象石頭那樣可以轉動。形容堅定不移。《詩·邶風·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轉也。” 孔穎達 疏:“言我心非如石然,石雖堅尚可轉,我心堅,不可轉也。”《晉書·王導傳論》:“實賴元宰,固懷匪石之心。”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三:“ 鶯鶯 見生敷揚己志,竊慕於己,心雖匪石,不無一動。” 清 錢謙益 《魏大中父邦直加贈徵仕郎工科給事中制》:“攻木之教有聞,匪石之心不改。”
詞語分解
- 匪的解釋 匪 ě 強盜,搶劫財物的壞人:匪徒。匪首。叛匪。 不,不是:匪夷所思(不是常人的想法)。獲益匪淺。 盜 筆畫數:; 部首:匚; 筆順編號:
- 石的解釋 石 í 構成地殼的礦物質硬塊:石破天驚(喻文章議論新奇驚人)。 指石刻:金石。 指古代用來治病的針:藥石。藥石之言(喻規勸别人的話)。 中國古代樂器八音之一。 姓。 石 à 中國市制容量單位,十鬥為
網絡擴展解釋
“匪石”是一個源自《詩經》的成語,本義為“非石”,後引申為形容堅定不移的品格或心志。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出處與基本釋義
源自《詩經·邶風·柏舟》的“我心匪石,不可轉也”,字面意思是“我的心不像石頭,不可轉動”,以石頭可轉動反襯内心的不可動搖。這裡的“匪”通“非”,表示否定。
2. 比喻義與演變
比喻心志堅定、貞潔自守的人格特質。如元代趙孟頫詩句“君心雖匪石,祗恐雕朱顔”,以“匪石”強調忠誠;清代錢謙益用“匪石之心”贊頌不改初心的品性。古代文獻中多用于形容忠貞或節操,如《晉書》以“匪石之心”評價重臣王導的堅定輔佐。
3. 文獻引用擴展
- 金代董解元《西廂記》用“心雖匪石,不無一動”,展現人物内心的矛盾與掙紮。
- 唐代孔穎達疏解《詩經》時強調:“石雖堅尚可轉,我心堅不可轉”,進一步深化了對比喻的闡釋。
4. 現代應用
現代多用于書面語或文學創作,形容不為外物所動的堅定信念,例如:“他面對誘惑始終匪石匪席(席:草席,喻易變)”。
如需更多例證,可參考漢典或《晉書》《西廂記》等古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匪石(Fei Shi)是一個漢字詞彙,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匕(bǐ)和石(shí)。匕是一個表示刀的象形字,石是一個表示石頭的象形字。根據字形結構,匕位于上方,石位于下方。匪石在古代漢字書寫中的筆畫為5畫,其中匕占2畫,石占3畫。
關于匪石的來源,匪指的是盜匪,石指的是石頭。所以匪石的意思可以理解為“盜賊在石頭中藏匿”。這個詞的意思來自于古代人們在山林間發現石頭中有盜匪藏身的情況。
匪石在繁體中的寫法與簡體相同,沒有變化。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匪石在古時候的寫法為「匕石」,即匕在上方,石在下方。
以下是一個例句:在山洞中發現了一塊匪石。
匪石的組詞可以根據場景和需要進行創造,例如:匪石洞(mountain cave with hidden criminals),匪石案(case involving criminals hiding in rocks)。
近義詞可以包括:盜賊藏匿的石頭、藏匿之地、偷盜之所。
反義詞可以包括:安全的地方、平靜的環境、無犯罪的區域。
希望這些對你有幫助!如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