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罷斥禁锢。指革除官職,不再錄用。痼,通“ 錮 ”。 唐 柳宗元 《寄許京兆孟容書》:“今其黨與,幸獲寬貸,各得善地,無分毫事,坐食俸祿,明德至渥也,尚何敢更俟除棄癈痼,以希望外之澤哉?”一本作“ 廢痼 ”。參見“ 廢錮 ”。
“癈痼”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唐代柳宗元在《寄許京兆孟容書》中曾用此詞:“尚何敢更俟除棄癈痼,以希望外之澤哉?”,意指被罷官禁锢後不敢奢求複職。
該詞屬古漢語用法,現代漢語中極少出現,多用于曆史文獻或特定語境中。需注意與“廢锢”(廢除并禁锢)等近義詞的區分。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代職官制度相關研究。
癈痼,讀音為fèi gū,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它的拆分部首是疒和疒,總共有15個筆畫。
癈痼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用于形容人身體或精神上的殘疾、缺陷或不全,指人體某一方面的功能喪失或障礙。這個詞通常用來形容失去正常功能的人。
在繁體字中,癈痼的寫法與簡體字保持一緻。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疒部分常被寫作疔、瘅、疕等不同的形式,但都保持着疒的基本結構。
以下是一些使用癈痼這個詞的例句:
1. 他因為一場車禍而成了癈痼之身。
2. 這個國家在法律上保護癈痼兒童的權益。
3. 盡管失去了一隻手,他仍然樂觀面對癈痼的生活。
癈痼這個詞可以與其他詞彙組合成新的詞語。例如:
1. 癈痼殘障:指人在身體或精神上殘疾、缺陷或不全。
2. 癈痼兒童:指具有殘疾或身體缺陷的兒童。
癈痼的近義詞是廢物、無用之人、殘疾人等詞彙。反義詞可以是健康、強壯、有用等詞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