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薄德。常用為自謙之詞。《梁書·武帝紀中》:“朕以菲德,君此兆民。” 明 陸采 《懷香記·青瑣相窺》:“深慚菲德,繆望長生。”
"菲德"是漢語中具有謙遜語義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詞源構成 "菲"字本義指花草香氣淡薄(《說文解字·艸部》),引申為微薄、淺陋之意,如《禮記·少儀》"不以菲廢禮";"德"指道德修養,源自《易經·系辭》"天地之大德曰生"。二字組合形成自謙式表達,強調品德的不足。
二、語義特征 該詞屬于古漢語謙辭體系,常見于文人書簡與官方文書。明代《永樂大典》收錄用例"臣才疏學淺,菲德難承",清代《四庫全書》中亦有"菲德薄才"的表述,均體現使用者對自身德行的謙抑态度。
三、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中主要用于書面語體,常見于學術著作序言、官方緻辭等正式場合。如《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釋義為"謙稱自己德行微薄",中國社會科學院《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将其歸類為"自謙類合成詞"。該詞保留着中華傳統文化中"卑以自牧"的禮儀内涵,在跨文化交流中常作為文化負載詞出現于典籍譯本。
“菲德”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菲德(拼音:fēi dé)指薄德,即德行淺薄,常用作自謙之詞。例如古代帝王或文人在自述時會用“菲德”表示謙遜,如《梁書·武帝紀中》記載:“朕以菲德,君此兆民。”
詞義構成:
古籍例證: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不同語境下的用法,可參考《梁書》《懷香記》等文獻。
安節百廢鹹舉百年歌敗折牓子變轉禀牆冊勳乘利出塵處姊矬倒點句恩絕義斷發榮滋長廢書而歎鳳凰诏浮慧幹臯高風缟綦挂肚牽心挂毂歸徑還即海峤寒村悍氣畫棟賄漏賈國嘉慶雞台樂樂酡酡靓豔廉愧六屬龍施履正芒背蔓生木禺人哪門子謙稱搶運缺筆榮哀宂官鋭挫氣索三拳不敵四手升騰奢欲識字班水循環塘壩問聽五車腹笥無閑消失夏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