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非德的意思、非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非德的解釋

(1).不合道德;違背道德。《書·康诰》:“惟威惟虐,大放王命,乃非德用乂。” 孔穎達 疏:“乃由汝非以道德用治之故。”《左傳·定公四年》:“無謀非德,無犯非義。”

(2).指不當之賞。《書·盤庚上》:“作福作災,予亦不敢動用非德。” 孫星衍 疏:“非德,謂發爵賜服之不當者。”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非德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可分為三層,結合古籍與權威辭書解釋如下:


一、字義溯源

  1. 構詞解析

    “非”表否定(《說文解字》:“非,違也”);“德”指道德、品行(《廣雅》:“德,得也”,引申為合乎道義的行為)。

    合義:違背道德準則的行為或狀态。

  2. 經典古籍用例

    • 《尚書·康诰》:“惟曰非德,用乂厥民。”

      注:此處指不以德治國,違背德政原則。

    • 《左傳·襄公二十六年》:“非德不及民。”

      注:缺乏德行則無法惠及百姓。


二、權威辭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

    釋為“不合道德;違背仁義”,強調其與儒家倫理的對立性。

    例證:宋·王安石《答司馬谏議書》中“非德”暗指保守派對變法的道德指摘。

  2. 《古代漢語詞典》

    釋義包含雙重指向:

    • 行為層面:不正當的舉措(如《韓非子》批判“非德之兵”);
    • 價值判斷:對失範狀态的否定評價(如“非德而祿”指不配得位者)。

三、現代語義延伸

在當代語境中,“非德”常用于批判性論述:


參見文獻: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2.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
  3. 王學秀《管理倫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非德”是一個漢語詞語,讀作“fēi dé”,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義

  1. 不合道德
    指行為或思想違背道德準則,常用于描述品德敗壞、不守道義的人或行為。例如《尚書·康诰》中“非德用乂”指治理國家未遵循道德()。

  2. 不當之賞
    古代文獻中引申為不應當獲得的賞賜或恩惠,如《尚書·盤庚上》提到“予亦不敢動用非德”,強調不濫用不當的賞罰()。


二、引證與用法

  1. 古籍引證

    • 《左傳·定公四年》:“無謀非德,無犯非義。”指謀劃不可違背道德,行為不可觸犯道義()。
    • 《尚書》中多次出現“非德”,強調治國需以德為本,否則會導緻混亂()。
  2. 現代用法
    現代語境中多用于書面或正式表達,形容個人行為不端或社會現象中的道德缺失。例如:“他的非德之舉令人不齒。”


三、相關辨析


四、使用建議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例句,可查閱《尚書》《左傳》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案照邦紀悲泉犇競鞭筍逼爾槟椥腸綫蛏苗出門如賓當面出丑大氣磅礴訪問防小閨帏過拂好古橫戈盤馬黃汗皇劫忽搭諱惡不悛活動家澆靡嬌聲嬌氣糾理即席發言棘垣蠲絜忾歎浪木拉閑散悶櫑具劍漣而領江令人齒冷眇默牧地平水期千萬買隣燂洗氣合騎衡奇緣認軍旗號儒紳桑黮師模受命寶耍手腕死守拓印同功一體彤史團頭團腦脫易土特産小道消息嚣聽西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