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德的意思、非德的詳細解釋
非德的解釋
(1).不合道德;違背道德。《書·康诰》:“惟威惟虐,大放王命,乃非德用乂。” 孔穎達 疏:“乃由汝非以道德用治之故。”《左傳·定公四年》:“無謀非德,無犯非義。”
(2).指不當之賞。《書·盤庚上》:“作福作災,予亦不敢動用非德。” 孫星衍 疏:“非德,謂發爵賜服之不當者。”
詞語分解
- 非的解釋 非 ē 不,不是:非凡。非法。非分(坣 )。非禮。非但。非同小可。啼笑皆非。 不對,過失:痛改前非。文過飾非。習非成是(對于某些錯的事情習慣了,反認為是對的)。 與“不”呼應,表示必須(有時後面沒有“
- 德的解釋 德 é 人們共同生活及行為的準則和規範,品行,品質:美德。品德。公德。德行。道德。德性。德育(以一定的社會要求,進行思想的、政治的和道德的教育)。德才兼備。度德量力。德高望重。 心意,信念:一心一德。
網絡擴展解釋
“非德”是一個漢語詞語,讀作“fēi dé”,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義
-
不合道德
指行為或思想違背道德準則,常用于描述品德敗壞、不守道義的人或行為。例如《尚書·康诰》中“非德用乂”指治理國家未遵循道德()。
-
不當之賞
古代文獻中引申為不應當獲得的賞賜或恩惠,如《尚書·盤庚上》提到“予亦不敢動用非德”,強調不濫用不當的賞罰()。
二、引證與用法
-
古籍引證
- 《左傳·定公四年》:“無謀非德,無犯非義。”指謀劃不可違背道德,行為不可觸犯道義()。
- 《尚書》中多次出現“非德”,強調治國需以德為本,否則會導緻混亂()。
-
現代用法
現代語境中多用于書面或正式表達,形容個人行為不端或社會現象中的道德缺失。例如:“他的非德之舉令人不齒。”
三、相關辨析
- 近義詞:失德、敗德
- 反義詞:尚德、修德
- 注意:需與地名“南非德班”等無關用法區分()。
四、使用建議
- 適用場景:文學評論、曆史研究、道德探讨等正式語境。
- 造句示例:
“若以非德治民,終将失其民心。”(參考古籍引申用法)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例句,可查閱《尚書》《左傳》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非德(fēi dé)這個詞的意思是指違反道德、不合乎道德的行為或品質。現在,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它的來源、繁體字形式,以及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拆分部首和筆畫:
- 非:部首為非部,總筆畫數為8。
- 德:部首為彳部,總筆畫數為9。
來源:
《非德》一詞由兩個漢字組成。在上古漢語中,“非”表示否定或相反,“德”表示道德或品德。結合起來,表示違反道德或不合乎道德的意思。
繁體字形式:
繁體字中,“非”和“德”仍然保持原來的形态,沒有發生變化。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寫作“非德”的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沒有标準化的字形。不同文獻中的記述可能有所差異。
例句:
1. 他的行為與道德相違背,完全是“非德”的表現。
2. 隻有具備優秀的道德品德,才能避免陷入“非德”的泥沼。
組詞:
- 非法(fēi fǎ):違反法律或規定的。
- 非正(fēi zhèng):與正統觀念相違背的。
- 非禮(fēi lǐ):不符合禮貌或規矩。
近義詞:
- 不道德(bù dào dé):與非德相似,都指違反道德準則的行為或品質。
反義詞:
- 德行(dé xíng):道德行為或品質。
【結束】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