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取的意思、發取的詳細解釋
發取的解釋
猶取給。《漢書·外戚傳下·孝成許皇後》:“今言無得發取諸官,殆謂 未央宮 不屬妾,不宜獨取也……幸得賜湯沐邑以自奉養,亦小發取其中,何害於誼而不可哉?”《漢書·王嘉傳》:“ 賢 家有賓婚及見親,諸官并供……使者護視,發取市物,百賈震動。”
詞語分解
- 發的解釋 發 (發) ā 交付,送出:分發。發放。發行(批發)。 放,射:發射。百發百中。煥發。 表達,闡述:發表。發凡(陳述某一學科或一本書的要旨)。闡發。 散開,分散:發散。 開展,張大,擴大:發展。發揚。
- 取的解釋 取 ǔ 拿:索取。取書。取款。竊取。 選擇:選取。取材。取景。取道。取樣。 采用:采取。聽取。吸取。可取。取精用弘。 得到,招緻:獲取。取經。取償。取悅。 消去:取消。取締。 與予去存棄舍送 筆畫數
網絡擴展解釋
“發取”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fā qǔ,其核心含義為“猶取給”,即通過某種方式獲取、支取或取得所需的事物或資源。以下從不同角度展開解釋:
一、基本釋義
- 古義:指從特定渠道或來源獲取物資或資源,常見于古代文獻。例如《漢書》中記載的“發取諸官”(從官府支取)、“發取市物”(從市場獲取商品)等。
- 今義:現代多用于書面或正式語境,表示通過努力或協商取得成果或進展,如“扶貧開發取得成效”“共同開發取得進展”。
二、古籍用例解析
- 《漢書·外戚傳》:
許皇後提到“發取諸官”,指從官府支取財物,強調獲取的合法性。
- 《漢書·王嘉傳》:
“發取市物”描述官員從市場獲取物資,側面反映當時的社會經濟運作方式(注:網頁權威性較低,需謹慎參考)。
三、現代語境應用
- 政策領域:如“扶貧開發發取成效”,指通過政策實施取得成果。
- 國際合作:如“南海共同開發發取進展”,強調多方協作後的階段性成果。
- 技術領域:如“裝備研發發取重要進展”,突出技術突破的取得。
四、與近義詞的辨析
- “取給”:更強調“供給”,而“發取”側重于主動獲取。
- “取得”:現代更常用,但“發取”多用于正式、書面表達,且隱含系統性或官方背景。
“發取”是一個兼具曆史延續性和現代適應性的詞語,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内涵。建議在古籍引用時優先參考權威文獻(如、2),其他來源(如、4)可作為補充。
網絡擴展解釋二
發取:詞義解釋
《發取》是一個漢語詞語,意為發貨或者取貨。
拆分部首和筆畫
《發取》的拆分部首是“發”和“取”,部首分别是“⾊”和“⾪”。
“發”的筆畫數為十五畫,“取”的筆畫數為八畫。
來源和繁體寫法
《發取》這個詞是由“發”和“取”兩個字組成,出自古代漢語文獻。
在繁體字中,“發”和“取”的字形分别是“發”和“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發”是“發”,表示出發或者發貨的意思;“取”則保持現代寫法。
例句
1. 去郵局發取包裹。
2. 請到倉庫門口發取貨物。
組詞
1. 發貨:指将貨物送出或寄出。
2. 取消:指取消原先的行動或約定。
3. 取件:指從某處領取包裹或物品。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運輸、郵寄、領取。
反義詞:寄出、寄取。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