藩援的意思、藩援的詳細解釋
藩援的解釋
謂屏衛之助。《韓詩外傳》卷三:“恭我以禮,防我以義,藩援我,使我不為非者,吾以為次。”《文選·陸機<辨亡論下>》:“夫 蜀 ,蓋藩援之與國,而非 吳 人之存亡也。” 劉良 注:“援,助也。與,黨也。言 蜀 雖為藩籬之助,為 吳 國之朋黨,然 吳 之存亡不由 蜀 也。”
詞語分解
- 藩的解釋 藩 ā 籬笆:藩籬。 屏障,保衛:藩翰(喻保衛國家的重臣)。 封建時代稱屬國屬地或分封的土地,借指邊防重鎮:藩屬。藩國。藩鎮。藩邦。削藩。稱藩(自稱屬國)。 筆畫數:; 部首:艹; 筆順編號:
- 援的解釋 援 á 牽引:攀援。援之以手。 幫助,救助:支援。援外。援助。援軍。援救。增援。孤立無援。 引用:援用。援引。援據。 執,持:援筆(拿起筆來寫,如“援援而書”)。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藩援”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屏衛之助”,即通過屏障或輔助的方式提供保護與支持。以下是詳細解釋:
1.詞義解析
- 藩:原指籬笆,引申為屏障、保衛。在政治或軍事語境中,常指外圍的防禦力量或屬地(如屬國、邊疆)。
- 援:意為援助、支持,強調通過外力協助以達到保護或鞏固的目的。
組合後,“藩援”指通過建立屏障或借助外部力量來增強自身防禦或維護穩定,例如盟友、屬地等提供的戰略支持。
2.文獻例證
- 《韓詩外傳》卷三提到:“藩援我,使我不為非者。”此處強調通過禮義約束和外部輔助,使人遠離錯誤。
- 陸機《辨亡論》分析三國關系時,稱蜀國為吳國的“藩援”,即蜀作為吳國的屏障盟友,但吳國的存亡并不完全依賴蜀。
3.使用場景
- 政治軍事:多用于描述屬國、盟友或邊疆的防禦作用。
- 個人修養:引申為通過道德禮義約束自身,如“防我以義”中的抽象化屏障。
4.近義詞與擴展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主要出現在曆史文獻或古典文學研究中。如需更多例句或出處,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韓詩外傳》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藩援》這個詞是形容藩國向中央政權提供的軍事援助。它的部首是“艸”和“手”,總共有12畫。《藩援》一詞來源于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中的藩國制度。在這個制度中,中央政權會派遣官員到地方的藩國去巡視管理,同時藩國也要向中央政權提供軍事援助。
《藩援》一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它的基本形狀和構造仍然保持一緻。
下面是一個例句:“藩國為了保衛中央政權,在戰争中提供了重要的藩援。”
其他與《藩援》相關的詞彙包括:“藩國”、“援助”等。近義詞可以是“軍事支持”、“協助”等。反義詞可以是“背叛”、“抵抗”等。
希望這些回答對您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