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罷驽的意思、罷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罷驽的解釋

低劣的馬。喻人的才能低下。《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今臣 弘 罷駑之質,無汗馬之勞。” 漢 司馬遷 《報任少卿書》:“僕雖罷駑,亦嘗側聞長者之遺風矣。” 唐 柳宗元 《吊萇弘文》:“盜驪折足兮,罷駑抗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罷驽”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以從字面義和比喻義兩方面理解:

  1. 本義:疲憊衰弱的劣馬

    • “罷” (pí): 通“疲”,意為疲憊、衰弱、無能。《說文解字》釋“罷”為“遣有辠也”,本義是放遣有罪之人,後引申出停止、結束、疲憊等義。在“罷驽”中取其“疲憊、衰弱、能力低下”之意。
    • “驽” (nú): 指劣馬,能力低下的馬。《說文解字》釋“驽”為“骀也”,即劣馬。《玉篇》釋為“最下馬也”。引申指才能平庸低下。
    • 因此,“罷驽”的字面組合意思就是指疲憊不堪、衰弱無力的劣等馬匹。
  2. 比喻義:才能低下,能力平庸

    • 在古代文獻中,“罷驽”更常用于比喻人的才能平庸、能力低下、不堪重任。這是一種自謙之詞,說話者用疲憊的劣馬來比喻自己才智不足、能力有限。
    • 出處與例證:
      • 最著名的出處是司馬遷的《報任安書》(收錄于《漢書·司馬遷傳》)。司馬遷在信中寫道:“仆雖罷驽,亦嘗側聞長者之遺風矣。” 這裡的“罷驽”就是司馬遷自謙才能平庸、不堪重任。
      • 後世也沿用此比喻義,如形容某人“罷驽之才”。

“罷驽”一詞,本義指疲憊衰弱的劣馬,核心在于其低劣(驽)和衰弱(罷)的特性。在古漢語中,它更常被用作比喻,形容人才能平庸低下、能力不足、不堪重任,尤其在自謙語境中使用廣泛,其經典例證見于司馬遷《報任安書》。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罷驽”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可綜合如下:

一、基本釋義

二、文獻例證

  1. 《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中公孫弘自稱:“今臣弘罷駑之質,無汗馬之勞”,以謙遜姿态表明自己才能不足。
  2. 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寫道:“僕雖罷駑,亦嘗側聞長者之遺風矣”,借“罷驽”表達對自身能力的低調評價。
  3. 唐代柳宗元《吊萇弘文》中“罷駑抗臆”則用此詞暗喻時局或人物的局限性。

三、使用特點 該詞屬文言用法,現代漢語中已罕見,多見于曆史文獻或仿古語境中,需結合上下文理解其謙遜或批判意味。

别人正在浏覽...

安平凹版印刷阿邑悲惵産生琤璁赤舌棰笞吹弄躭捱點水鼎食鳴锺恩逾慈母二視乏軍興風味腹謗簠簋不脩該羅感忭顧筆古話鍋巴國尉函封和丘和顔說色荒怠惚慌魂飛膽落家傳戶誦兼域皎皎節年拒格臘花麗象戮勇梅堯臣南隴南齊腦帶潛濟豈非氣恨栖所入子善為說辭時耕施受霜脊倏倏四裔談閑天停履外胎望梅閣老頑查蓶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