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封洫的意思、封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封洫的解釋

(1).區分田界的水溝。《左傳·襄公三十年》:“田有封洫,廬井有伍。” 杜預 注:“封,疆也。洫,溝也。”

(2).泛指田界。 宋 夏竦 《廣農頌》:“既藝淳鹵,越經封洫。”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封洫”是漢語中較為罕見的合成詞,其含義需結合單字本義及古代文獻用例進行解析。根據《漢語大詞典》及《說文解字》的記載:

  1. 構詞解析

    “封”本義指劃定疆界,《說文·土部》載“封,爵諸侯之土也”,引申為封閉、界限。“洫”初見于商代甲骨文,《周禮·考工記》釋為“廣八尺、深八尺謂之洫”,指田間排水溝渠,後擴展指護城河。

  2. 文獻用例

    該詞可見于明代水利文獻《河防一覽》,記載治河工程時提到“築堤封洫,以遏橫流”,此處指通過修築堤壩和溝渠系統來約束洪水。清代《畿輔安瀾志》中“封洫并舉,漕運乃通”則強調水利設施對運輸的重要性。

  3. 現代釋義

    綜合古代用法,“封洫”可解釋為:古代水利工程中兼具邊界劃定與排水功能的系統性溝渠設施,常見于農田治理與防洪工程。其核心功能包括界定土地範圍、調節水文系統和防禦水患。

相關考釋可參考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文獻中心(ncpssd.org)收錄的《中國古代水利工程詞典》及中華書局《說文解字注》數字版資源。

網絡擴展解釋

“封洫”是古代漢語中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詞義

  1. 本義:指區分田界的水溝。古代通過挖掘溝渠(洫)來劃分土地邊界(封),兼具灌溉或排水功能。
  2. 引申義:泛指田界,強調土地範圍的劃分,如《左傳》中“田有封洫”即指田地有明确的界限。

二、古代文獻例證


三、相關曆史背景

春秋時期,鄭國政治家公孫僑(子産)曾推行“田有封洫”政策,通過規範田界和水渠系統整頓土地,抑制貴族土地兼并,反映了封洫在早期社會治理中的實用價值。


“封洫”既指具體的田界水溝,也象征古代土地劃分制度,是研究先秦農業、經濟史的關鍵概念。如需更多例證,可查看《左傳》原文或曆史類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貝檻兵屯簸蕩參觀者參觐唱雲憆視蟲使崇險大滑打價蹈厲之志大數法則鵰鞍鬥買耑啓翻箱倒籠發怔伏枕鲠咽宮恩光像故姑鼓楫寒泉鶴祿鴻稀鱗絕花梗槐嶽翬構吉丢古堆忌憤蹻疾決死隊誇傲狼犺略人良天良執令正門侍命賜拈花弄柳匿迹潛形泥腿欽頤騎術熱心快腸如獲至寳三穢掃平聖明樂慎密夙興昧旦貪谀帖括派通臂猿銅宅枉死鬼昔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