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封熂的意思、封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封熂的解釋

蓄水燒山。謂漁佃墾植。熂,火燒雜草。《宋書·羊希傳》:“山湖之禁,雖有舊科,民俗相因,替而不奉,熂山封水,保為家利。”《梁書·武帝紀中》:“凡公家屯戍見封熂者,可悉開常禁。”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封熂”為漢語中較為罕見的古語詞彙,其含義可從構字法及古籍用例中解析。“封”本義為密閉、界限,《說文解字》釋為“爵諸侯之土也”,引申為封閉、封存;“熂”見于《集韻》,指焚燒雜草或田獵時放火驅獸,如《詩經·大雅》鄭玄箋注提及“熂燎”為古代農事焚燒法。二字合稱“封熂”,可解作“封閉區域後實施焚燒”的複合行為,多指古代農業管理中的火耕技術,常見于山林開墾前的土地清理。

該詞在《農政全書·墾田篇》有類似記載:“先封其徑,熂其蕪穢”,指通過劃定焚燒範圍控制火勢的耕作方式。此操作既能清除雜草增強地力,又可避免野火蔓延,體現古代生态智慧。現代農史研究著作《中國農業技術發展史》亦将此類技術歸類為“火耕水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說明的是,“封熂”作為專業術語,主要見于曆史文獻及農學研究領域,當代漢語使用頻率較低。

(參考資料:《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農政全書》萬有文庫版,《中國農業技術發展史》農業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您查詢的“封熂”一詞可能存在拼寫或輸入錯誤。根據現有資料分析,可能混淆了以下兩個詞:

  1. 封鏁(fēng suǒ)
    該詞為“封鎖”的異體寫法,指通過強制手段阻斷與外界的聯繫或往來。例如軍事封鎖、經濟封鎖等場景中使用的術語。

  2. 熂(xì)
    單獨指“放火燒草”的行為,常見于古代農事或軍事策略中,如《詩經》中“熂彼南山”描述焚燒山野草木。

綜合來看,“封熂”未在權威詞典或文獻中出現,建議确認具體語境或檢查是否為“封鏁”的筆誤。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提供更多上下文信息。

别人正在浏覽...

暗洞洞逩迸貶家貶折冰纨嘗試愁緒如麻傳授點躥點手颠逸低首下氣冬瓜鬥筍敦本務實風鬟霧鬢凫鴨觀魚歸茔亥合禾稈壑舟化流胡厮哄煎銷見員京冢扃鍵苦箴領青力排衆議落伽美厚煤赭迷溜沒亂暮氣配角配填撇蘭品紅評綠辟邪樹破滞峭岫入價石火風燈鎖屑套包髫歲銅馬彤珠兔鬣往朝違阙謂項文部向常響像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