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風物的意思、風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風物的解釋

1.風光景物。 晉 陶潛 《遊斜川》詩序:“天氣澄和,風物閑美。” 宋 張昇 《離亭燕》詞:“一帶江山如畫,風物向秋瀟灑。” 冰心 《寄小讀者》四:“我素喜北方風物,至此也不能不傾倒于 江 南之雅澹溫柔。”

2.風俗物産。 宋 梅堯臣 《送俞尚寺丞知蕲春縣》詩:“應見言風物,於今有貢虵。” 瞿秋白 《餓鄉紀程》一:“想起 江 南的風物,究竟是地理上文化上得天賦較厚呵。” 郭沫若 《孔雀膽》附錄《<孔雀膽>資料彙輯》:“不僅為我把 梁王 妃的名字,把 通濟橋 的廢址,通同考查了出來,而且還提供了許多地方風物,使我的劇本得到分外的充實。”

3.特指風俗,習俗。《明史·西域傳四·天方》:“ 馬哈麻 墓後有一井,水清而甘。泛海者必汲以行,遇颶風取水灑之即息。當 鄭和 使西洋時,傳其風物如此。”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風物是漢語中一個富有詩意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字源和現代用法兩個層面解析:


一、字義解析

  1. 風(fēng)

    本義指空氣流動的現象,引申為風尚、風氣(如《說文解字》:“風,八風也”),後衍生出景象、風情的抽象含義。

    來源: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

  2. 物(wù)

    指具體事物,涵蓋自然與人文存在(如《玉篇》:“凡生天地之間皆謂物”)。

    來源:顧野王《玉篇》(中國古籍出版社)。


二、現代漢語釋義

根據權威詞典,風物包含兩層核心含義:

  1. 自然與人文景象

    指特定地域的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如山川、建築、民俗等。

    例: “江南風物清麗,小橋流水人家。”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釋義:“一個地方特有的景物”。

  2. 象征性事物

    承載文化記憶或時代特征的典型事物,如傳統節日用品、地方特産等。

    例: “月餅是中秋的風物,寄托團圓之情。”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釋義:“代表某時期或地域的特色事物”。


三、文化意蘊

“風物”一詞常見于文學創作,隱含對地域文化的觀察與情懷。如陶淵明《遊斜川》詩序“天氣澄和,風物閑美”,即以風物抒寫恬淡心境。

來源:古詩文網《陶淵明集》[參考鍊接:www.gushiwen.cn]。


權威參考

(注:因古籍原版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出版社;古詩文網為公開學術資源,提供參考文獻鍊接。)

網絡擴展解釋

“風物”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fēng wù,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基本釋義

  1. 風景和物品
    指某一地區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如山水、建築、氣候等,也可延伸為特定環境下的整體氛圍(如“風物長宜放眼量”)。此意源自晉代陶潛《遊斜川》詩序:“天氣澄和,風物閑美”。
  2. 風俗與物産
    特指地方特色的習俗、文化及特産,例如杭州織錦、景德鎮瓷器、紹興黃酒等。

二、分項解釋

  1. 自然與人文景觀

    • 示例:宋代張昇《離亭燕》中“一帶江山如畫,風物向秋潇灑”描述秋日景緻。
    • 現代用法:冰心在散文中提到“北方風物”與“江南雅澹溫柔”的對比。
  2. 地方特色與習俗

    • 示例:郭沫若在《孔雀膽》中通過地方風物充實劇本背景;《明史》記載鄭和下西洋時記錄異域風物習俗。

三、例句與用法

近義詞

景物、風景、景緻、習俗、物産。


總結來看,“風物”既可指具體可見的風景與物品,也可抽象為地域文化特色的綜合體現,需結合語境靈活理解。

别人正在浏覽...

半殖民地包賠表極彪口比行不慭遺澄一齒更搓挲道木都知鵝眼法出多門罰規風馳雲走馮公老風清月朗浮麗篙人卦兆罛師弘毅惑熒賈胡見獵心喜街官精懇筋膜赍擎糺轄絶倫超羣開譬昆嶽斂財鸾旂卯簿梅候眠羊弄潮兒蓬室飄決器能親桑起起欠欠虬床球杖散燈桑谷騷屑扇動折措十刹海誓文詩械數算頌歌太師轎子陶缸天官享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