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鐵馬。懸挂在檐下的鐵片,風吹時撞擊有聲。 宋 王安石 《和崔公度家風琴》之四:“風鐵相敲固可鳴,朔兵行夜響行營。” 元 袁桷 《送曾編修》詩:“磚花窺日輪,井藻旋風鐵。”
“風鐵”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主要與古代建築相關,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風鐵指的是懸挂在屋檐下的鐵片(又稱“鐵馬”),風吹時會相互碰撞發出聲響。這種裝置兼具裝飾和實用功能,常見于傳統建築中。
如今“風鐵”已較少使用,但在古建築修複或仿古設計中仍有應用,部分民俗文化展覽中也會重現其形态和聲響效果。
該詞現代無引申義或工業材料含義,需注意與“鐵馬”(古代戰馬/體育器材)等類似詞彙區分。
風鐵(fēng tiě)是一個漢字詞語,由風和鐵兩個字組成。
風字的部首是風字旁,總共6個筆畫;鐵字的部首是钅字旁,總共13個筆畫。
風鐵一詞最早出現在《英漢大詞典》,是用來形容象風一樣快速、輕巧的鐵制品的。
風鐵的繁體字是風鐵。
在古代,風字的寫法有時會寫作“風”,鐵字的寫法有時會寫作“鐵”。
1. 他的技術真是風鐵般的靈巧。
2. 這把風鐵傘非常輕便,便于攜帶。
3. 這家工廠生産的風鐵鍋,深受消費者的喜愛。
風鐵礦、風鐵道、風鐵人、風鐵錢
風鐵可以和風火輪、風火輪、風扇等詞語作為近義詞使用。
風鐵的反義詞可以是雷銅(形容沉重的銅制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