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省的意思、奉天省的詳細解釋
奉天省的解釋
舊省名。1907年設置,1929年改名遼甯省。
詞語分解
- 奉的解釋 奉 è 恭敬地用手捧着:奉觞(舉杯祝酒)。奉獻。奉祀。奉承(恭維,讨好。“承”讀輕聲)。 尊重,遵守:奉公守法。奉為圭臬(把某些言論或事物當作準則)。奉行故事(按老規定辦事)。 敬辭,用于自己的舉動涉
專業解析
奉天省是中國曆史上重要的省級行政區劃,其名稱與建制具有特定的曆史背景和地理含義。
-
名稱釋義與由來:
“奉天”一詞源于漢語,字面意為“遵奉天命”。該名稱直接反映了清朝統治者“君權神授”的政治理念。清王朝将發祥地(今中國東北地區)視為“龍興之地”,故取“奉天承運”之意命名該行政區,以示對天命的尊崇和對統治合法性的強調。這一命名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天命觀”對政治制度的影響。
-
曆史沿革與轄區範圍:
- 設立:奉天省正式設立于清朝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由原盛京将軍轄區改制而來。它是清末在東北地區推行“廢将軍,設行省”政策(即“東三省改制”)的産物,與吉林省、黑龍江省并立。
- 轄區:其轄區大緻涵蓋今遼甯省大部(不含朝陽地區)、吉林省南部(如通化、白山)及内蒙古自治區通遼市南部的一部分。省會駐奉天府(今遼甯省沈陽市)。
- 核心地位:作為清朝在東北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奉天省在管理滿洲事務、維護邊疆穩定以及處理與朝鮮半島關系方面扮演了關鍵角色。
-
廢止與後續演變:
奉天省的名稱和建制在民國及僞滿時期雖有短暫沿用或變更(如1929年張學良主政時曾改稱“遼甯省”,僞滿時期複稱奉天省),但隨着1945年抗日戰争勝利和後續行政區劃調整,該省級建制最終被廢止。其轄區主體演變為現今的遼甯省。
參考資料來源:
- 中國曆史研究院. 《清史稿·地理志》相關記載.
-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曆史地理研究所. 《中國曆史地圖集》(清時期).
- 遼甯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 《遼甯省志·建置沿革志》.
- 譚其骧 主編. 《中國曆史大辭典·曆史地理卷》 “奉天省”條目. 上海辭書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奉天省是中國曆史上的一個省級行政區劃,其名稱和地域在不同時期有所變化。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
基本定義
奉天省是清代至中華民國初期(1907-1929年)的省級行政單位,簡稱“奉”,省會為奉天府(今沈陽)。該名稱在1929年被南京國民政府改為“遼甯省”,标志着其舊稱的終結。
-
曆史沿革
- 設置與改名:奉天省于1907年正式設立,其前身為清代盛京将軍轄區。1929年因政治象征意義(“奉天”隱含尊奉清廷之意),更名為遼甯省。
- 僞滿時期: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扶植的僞滿洲國恢複“奉天省”名稱,管轄範圍縮小至遼甯中部。1945年日本投降後,再次改為遼甯省。
-
名稱含義與争議
- 字面意義:字面可解為“奉行天命”,源自儒家思想,象征對天命的遵從。
- 政治象征:作為地名,“奉天”在清代寓意政權合法性,而改名“遼甯”則取“遼河流域安甯”之意,體現民國政府去舊立新的意圖。
-
地域範圍與現狀
奉天省地域大緻覆蓋今遼甯省中部,包括沈陽、遼陽、撫順等城市。現今遼甯省的行政區劃已多次調整,省會仍為沈陽,成為東北地區的重要省份。
-
其他補充
- 僞滿時期(1940年)奉天省人口約979.5萬,涵蓋農業與工業區域,奉天市(沈陽)是當時的工業中心。
- 部分文獻中将“奉天省”作為成語使用,形容做事嚴謹恭敬,但此用法較為少見。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時期的行政變遷或人口數據,可參考、6、9、10等來源的詳細記錄。
别人正在浏覽...
飽和烴讒邪揣歪捏怪從奴單音詞登山服鼎甲洞洞惺惺逗哏鍛錫杜弊清源多嘴獻淺梵學風雨飄颻忿恚扶苗胳膊肘朝外拐格竹光演姑負桂粉海邊汗羞豪侈賀啓和售紅不棱登淮左戶長降符教勖集命京庾九幽闿置磕牙料嘴擴澹癞頭纍绁糧棉濂洛關閩了事環靈夙之期羅曼蒂克懋選平方公裡鉛花七卿仁境壬人铩羽涸鱗繩量生望守喪台省踢木土筍鮮卉魈鬼銷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