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圻的意思、封圻的詳細解釋
封圻的解釋
(1).封畿。《漢書·文帝紀》:“封圻之内,勤勞不處。” 顔師古 注:“圻亦畿字。王畿千裡。”
(2).疆土。 宋 梅堯臣 《送何都官通判虔州》詩:“ 楚 越 封圻接,帆檣上下頻。” 鄭觀應 《盛世危言·建都》:“惟當内修政事,外固封圻。”
(3).指封疆大吏。 清 薛福成 《庸盦筆記·史料一·裕靖節公殉難》:“ 道光 年間, 靖節公 ( 裕謙 )由知府薦擢封圻。”
詞語分解
- 封的解釋 封 ē 密閉,使跟外面隔絕:封閉。密封。封口。封存。封條。封貯。封面。封底。封鎖。封頂。冰封雪飄。封山育林。 用來裝信、錢等物的紙套:信封。賞封。 帝王把土地或爵位給予親屬或臣僚:封侯。封君(領有封地
- 圻的解釋 圻 í 地的邊長。 方千裡之地:“今土數圻而郢是城,不亦難乎”。 圻 í 古同“垠”,邊際。 筆畫數:; 部首:土;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封圻”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三種解釋:
-
封畿(王畿)
指天子直接管轄的領地,通常以都城為中心,方圓千裡。例如《漢書·文帝紀》記載:“封圻之内,勤勞不處”,顔師古注:“圻亦畿字。王畿千裡”。
-
疆土
泛指國家或諸侯的領土。宋代梅堯臣在《送何都官通判虔州》詩中提到:“楚越封圻接,帆檣上下頻”,描述楚越兩地疆域相連的景象。
-
封疆大吏
指古代鎮守一方的高級官員,如總督、巡撫等。清代薛福成《庸盦筆記》中記載:“裕謙由知府薦擢封圻”,即指其升任封疆大吏的職位。
補充說明
- 詞源:“圻”通“畿”,二者常混用,均與領土、邊界相關。
- 應用:該詞多用于曆史文獻或古典文學中,現代漢語已較少使用。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指向(領地、疆域或官職)。
以上解釋綜合了《漢書》、唐宋詩文及清代筆記的用例,體現了“封圻”的多義性。
網絡擴展解釋二
封圻(fēng qí)是指封閉控制某個區域或道路,阻止人員或信息的流通。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封(fēng)和圻(qí)。封的部首是寸,圻的部首是土。封圻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封建社會的時期,君王為了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秩序,常常會封閉某些區域,限制人員進出,以保護國家的利益。
封圻一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一樣,沒有變化。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也與現在相似,沒有太大的變化。
一些例句中可以使用封圻這個詞:政府為了控制疫情的傳播,封圻了整個城市。在發生重大事故時,警方常常會封圻現場,以維護現場秩序和安全。
封圻的組詞可以有封圻線、封圻門、封圻帶等。近義詞有封鎖、封閉、封堵,反義詞則是解封、開放。
希望以上回答符合您的要求!如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